四十四章 释仁贞游历中原 大乙夏聘问突厥(1 / 3)
启迷诗:
花花世界诱惑多,凡尘滔滔乱妖魔。
一失足成千古恨,万事须从长远谋。
圣贤有训莫轻视,人生贵在正气多。
不羡小人逞黑厚,忠贞终归是大德。
大祚新唆使李明启分裂震国,yin谋败露,自知罪责难逃,又拒不向中正台的汉官投案自首,就来到父母陵前,准备自杀。正觉和尚得到高王密帖,虽然没看一眼,却已洞察其中内容,便来到六顶山来引度大祚新。
大祚新来到父母陵前,叩头哭诉道:儿子不忠不孝,不能阻止大哥归唐,冒险犯下不赦之罪,汉官要我死,大哥不肯饶,只有一死了之。
大祚新哭诉之后,拨出腰刀,就要自刎。
这时陵墓背后传出话来:阿弥陀佛,大祚新不可杀生害命。
大祚新转头一看,原来是正觉和尚。
大祚新一向看不起这个和尚,道:我杀自已,与你何干?
正觉道:杀自已也是杀生。人生一世不过百年,人人都知道珍惜生命,你为何求死?
大祚新道:没有活路,只有一死。
正觉道:天地阔阔,大路荡荡,你怎就没有活路?
大祚新道:我犯了死罪,大哥不肯赦,汉官不肯饶,还能有活路吗?
正觉道:大哥不赦,众官不饶,未必就没有活路。国法能惩治凡间人臣,却不能处置佛门僧人。
大祚新道:你什么意思,是让我出家当和尚?
正觉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红尘路窄,佛门大开。你佛缘极深,定能修成正果,何苦在红尘中自寻烦恼。
大祚新道:你说得也有道理。我四面受敌,如坠深渊,进进不得,退退不得,求生不能,求死不成,已对红尘心恢意冷,遁入佛门也许会有新生。就请正觉大师收我做个弟子。
正觉道:贫僧可以引你进入佛门,却不能做你的师长。你佛缘极深,孽根也极深,凭贫僧的功力,还不能度你。你必须游历名刹大寺,接受高僧开导,才能破愚开智,修成正果。你肯皈依我佛,贫僧就送你个法号,叫释仁贞。你从此是佛门弟子,到中原五大佛山去走一走吧。
大祚新道:多谢正觉**师指点迷津。释仁贞听从佛祖安排,即刻启程去游历名刹大寺。
高王不上早朝,一直等到内侍来回报,知道正觉和尚会有安排,才来到朝堂,主持朝会。
中正台御史陶永久奏道:李明启案已经水落石出。李明启yin谋分裂,罪证确凿,该当死罪。他此次赴长安讨封,是有人背后指使,主谋业已查明,是右相大祚新。主谋之罪,是yin谋叛国,该当问斩。
这一奏报震动朝堂,百官一片哗然。
大乙夏惊得脸se煞白,汗流如注。心中暗想,原来真是这样,父亲犯的可是腰斩之罪,只有高王基下特赦才能免死。我不能让父王等死,要替父王向伯父求饶。
大乙夏向前跪奏道:家父有罪,臣无地自容。可是手足相残,毕竟悲惨。臣恳请基下法外开恩,免去死罪,给家父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臣愿以全家xing命作担保。
任雅湘和崔岳林没有能够劝说大祚新投案自首,心中愧对高王,也上前具奏。
任雅湘奏道:中正台虽然审理清楚,可是没有大祚新的口供,还不能定案。臣请暂缓结案,给大祚新留个投案自首的机会。
崔岳林奏道:大祚新没有来参加朝会,是不是已经去中正台投案了,请基下宽限一ri再作结论。
高王宣道:你们且退下。李明启yin谋分裂,死罪难逃。大祚新是背后主谋,自知罪孽深重,已遁入佛门净化灵魂去了。僧俗有别,王法不便再去追究。此案就此了结。众官可有异议?
陶永久道:臣有话说。基下有特赦之权。可是必须是罪犯自首,才能特赦。大祚新不来自首,就不能特赦。基下这样放过罪犯,恐怕天下人不服。
高王道:陶爱卿说得很对,没有自首,不能特赦。可是孤王并没有行使特赦之权。
陶永久道:没有特赦,大祚新就该伏法,怎么可以不加追究?基下这样的说法,怎能让臣心悦诚服。
高王道:如果罪犯已经在押,就要依法论处。如果罪犯没有在押,他就还有选择投案自首或是别的出路的机会。从今ri起,一切死罪之人,如果在被捕之前循入空门,去当和尚,都不再追究。如果已经被捕,就不能给他出家的机会了。当了和尚再重新犯罪,就要从重论处。这样可以吗?
陶永久道:这样还算公平,臣没有异议。
任雅湘奏道:此案虽然了结,隐忧却还存在。此次李明启讨封不成,全赖大唐皇帝明智。倘若大唐皇帝一念之差,就会给震国带来祸患。今后再有人暗中向大唐皇帝讨封,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依臣之见,须对大唐皇帝不能坚守八年之约有所预防。
高王道:八年之约,要双方共同遵守。孤王不会违约,可也要防备对方违约,这叫做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