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0 章 乌士元进士归国(1 / 2)
从渤海国使节王涎鼓动河朔四镇联盟争世袭,到大唐中书令李晟平定七镇叛乱,先后有李正巳、李宝臣、李惟岳、朱泚、朱滔、李怀光、李希烈、姚令言等十数位节度使死于非命,历时五年的中原大混战暂告平息。德宗皇帝李适改元贞元,诏告天下,犒赏功臣,加封李晟为国公、太尉、太师。还破格恩准李晟设立家庙,按亲王礼仪供奉祖先。
扫平叛乱,天下安定,德宗皇帝要重振大唐,急需人才,便迫不及待开了一个进士科,就是特别举行一次录取进士的国家考试。全国秀才争相投考,藩属国派到长安来求学的青年也踊跃报名。待三场试毕,皇榜列出,渤海国前任左相乌召度的儿子乌士元,中了个皇榜进士,排在他前面的有崇文馆的学生钟馗,排在他后面的有国子监的学生孙兴进,还有新罗国的学子金ri官。新科进士们要向皇帝谢恩,排着队走上金銮殿给皇帝叩头。皇帝要在他们中间钦点一名状元,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德宗皇帝事先看过这十名进士的试卷,已经心中有数,当即点出钟馗为状元。钟馗正要谢恩,却被一声叫停给打断了。
喊叫停的是宰相卢杞。他向德宗皇帝奏道:启奏陛下,状元是天下秀才的楷模,是皇帝陛下的得意门生,应该是相貌堂堂,气宇轩昂。这钟馗生得奇丑无比,酷似地府阎罗判官,怎能当得起状元的荣耀。请陛下另点一名。
德宗皇帝笑道:卢爱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文章第一好,相貌第一丑,这样两头冒尖的奇才到哪里去找?新科状元非他莫属。
卢杞便嘲笑道:既然陛下执意点他,就让他挂上个两头冒尖的牌子游街示众吧!
新科进士们在皇帝接见之后,要披红挂彩骑高头大马游街显耀。卢杞故意把游街显耀说成游街示众,引得殿上百官一齐哄笑起来。
钟馗本是个直xing子,这时已经被羞辱得无地自容,他腾地一下子跳起来,夺过殿前卫士腰间的钢刀,往脖子上一横,大叫道:今生爹娘给我一副丑相,愧对皇上,来世定要换一副俊俏面皮,再来夺魁!说罢,把刀一抹,当场毙命。
德宗皇帝又惊又悔,掩面说道:朕不该开这样的玩笑,竟然断送了钟爱卿的xing命。
太尉李晟忿怒地上前奏道:这都是卢杞忌贤妒才造成的恶果。请陛下治卢杞误国误君之罪。
德宗皇帝得着台阶,立即转悔为怒,厉声传旨道:卢杞以貌取人,不配做宰相,贬为远州司马,戴罪赎过去吧!
卢杞被内侍们扒下宰相紫袍,狼狈退下。殿前卫士抬走钟馗的尸体。
德宗皇帝没有心情再点三甲,向下问道:吏部准备如何安排新科进士?
吏部尚书李泌奏道:臣想听听他们有何志向,再量才录用。
渤海国来的乌士元,是和二王子大宏元同期来到长安求学的。这次参加考试,原本是想取个功名留在长安做官的,刚才被钟馗事件吓出一身冷汗,就赶快改变了主意,抢先奏道:臣是渤海国派来入侍求学的,愿回国辅佐国王,安定藩邦,报效大唐皇帝。
德宗皇帝点头道:朕正要有个人去渤海国颁布太平诏,就派你去吧。授你个礼部员外郎,享六品,回去也好按级履职。顺便给大钦茂带些赐品。大钦茂是开元二十五年被册封为国王的,是大唐的四朝藩王,素来忠诚勤勉,是藩王之楷模。乌爱卿回国之后,务必好生辅佐他安邦富国,繁荣海东,为朕分忧。
乌士元领旨谢恩,下殿去做回国准备。正要离开皇宫时,发现中书舍人韩翃跟在身后。
乌士元问道:韩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吗?
韩翃道:本官和渤海国文王素未谋面,却是神交已久。当初本官极力促成渤海国和平卢镇结成联盟,原本是希望两家联手防御新罗国和契丹国。后来王涎鼓动河朔四镇谋取世袭,就把好戏唱砸了。本官对王涎所为未加劝阻,酿成大错,愧对文王,一直深感不安。请乌大人代本官向文王衷心致欠。
乌士元应道:下官一定会把韩大人的话如实转告文王。
乌士元携了德宗皇帝颁布的太平诏书和赐品,取道洛阳和幽州,返回渤海国。渤海国文王接了皇帝诏书,领了赏赐,又详细询问了长安状况。
乌士元想起中书舍人韩翃的嘱托,向文王禀道:韩翃没有阻止王涎在河朔四镇的忤逆活动,深感愧对基下,特别嘱臣向基下道欠。
文王苦笑道:他是怕孤王揭发他和王涎同谋,想来堵孤王的嘴。河朔四镇能不能行世袭,与渤海国有什么相干,孤王怎么会去揭发他呢?他和王涎的密谋已经死无对证,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他现在是皇帝近臣,却变得这样谨小慎微,倒不如在李正巳手下时那般才气洋溢,风流潇洒。
文王又询问了乌士元的学业,对这位大唐进士的学识十分欣赏,任命他为义部员外郎。渤海国的义部相当于大唐国的礼部,部长为正卿,副部长为员外郎。乌士元这个员外郎是专司外交事务的副部长。
大唐德宗皇帝诏告天下太平的诏书所到之处万众欢腾。各节度使和剌史,纷纷上表称贺,各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