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0 章 乌士元进士归国(2 / 2)

加入书签

属国国王也纷纷上表道喜。可是渤海国文王却高兴不起来。他觉得自已犯了一连串的错误,不该和李正巳结盟,不该纵容节度使世袭,不该派王涎出使河朔。现在河朔四镇分崩离析,大唐皇帝稳坐江山,四海欢腾普天同庆,只有渤海国文王脸上无光。文王心中不痛快,短短几天就显得苍老了许多。

贵妃张太真见文王郁郁寡欢,关切地问道:乌士元不是带来了大唐皇帝的太平诏书和许多赏赐吗,基下为何闷闷不乐?

文王无jing打采地说道:安史之乱平定时,孤王欢欣鼓舞。现在李希烈和朱泚之乱平定了,孤王却高兴不起来。每天上朝都情不自禁地想起王涎摇唇鼓舌的情景。王涎的小聪明不仅害了李正巳,也害了孤王。

贵妃劝道:基下这是触景生情。如果基下不愿意看到王涎留下的影子,就离开上京,再到东京去过恬静安乐的生活。

文王拉着贵妃的手说道:知我心者只有你。孤王现在最不想见到大唐的人,最不想听到大唐的事。迁都东京,可以远离中原,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烦,又何乐而不为呢?

文王就把三相召来问道:孤王想迁都东京,相国们以为如何?

右相王新福是在东京伴驾时展示才华得到文王赏识的,就把东京当成他的吉祥福地,便抢先支持文王迁都。大内相大元义这两年越发地献媚取宠,凡事都视文王眼se行事,也极力赞成迁都。新任左相大廷方是文王三叔大勃昌的儿子,是个毫无主见的庸碌亲王,被大元义推荐上来做了左相,凡事都顺着大内相的话尾去说,百官背地里称他是大尾巴相国。他的态度自然是和大元义相同。

公元七百八十四年,大唐德宗贞元元年,渤海国文王大兴四十七年,大钦茂再次移驾东京龙源府。这年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老人,伴随在他身边的是四十三岁的中年贵妃张太真,和十九岁的青年王子大嵩璘。上次移驾到东京是出巡,而这次是迁都,把文武百官全都带到东京。

渤海国东京地处海兰江入海口,是ri本国和新罗国商人聚集的地方。因为左相王涎参与了七镇叛乱,大唐皇帝对渤海国明显冷淡了。文王也不再象从前那样热衷于向中原大国频频朝贡,开始向ri本国和新罗国开展duli自主的外交活动。

这时新罗国恰恰发生一件大事。年轻的新罗国王恭惠王荒yin无度,把朝政弄得混乱不堪。这年清明节,恭惠王游于上苑,百官都来陪同。午宴时恭惠王见王叔金志贞的小妾具贞玉姿容秀丽,美妙绝伦,就命她上前侍酒,乘机抚弄调戏。金志贞大怒,掀翻酒桌,携妾而去。恭惠王恼羞成怒,派了个太监去宣诏,命金志贞立即把美人具贞玉送进王宫来给国王侍枕。金志贞岂能容忍这样的污辱,当即点起人马把王宫团团围住,带着亲兵进入宫中,把恭惠王和王后嫔妃等全部屠杀,再召百官上朝,宣布自立为国王,并且立美人具贞玉为王后。可是,这一对国王和王后只做了三天,就被宰相金良相率领的平叛部队给消灭了。金良相杀了叛臣金志贞,掳了具贞玉,自称宣德王,仍立绝代佳人具贞玉为王后。

新罗国美女具贞玉以其美妙绝伦迷倒了三位国王,连做了两朝王后,可谓史上奇观。金良相原本妻妾成群,子女众多。他做了宣德王,立了美人具贞玉为王后,就不便立妻妾们生的儿了来做王储。于是他的胞弟金敬信就被立为太弟储君。

新罗国宣德王金良相登基,派出使节通报四邻各国。渤海国文王大钦茂在东京接见新罗国使节,并派遣乌士元出使新罗国,向宣德王登基表示祝贺。新罗国是大唐国的忠诚藩属,十分崇拜中原文化。宣德王听说渤海国的使节是大唐进士,就在王宫内苑设盛宴款待,把在长安取得过进士功名学位的新罗国官员都召来作陪,还特别让绝代美人具贞玉王后亲手为乌大使斟酒献伎。张文休南征时留下的yin影,在两国进士们的高谈阔论中渐渐消退,渤海国和新罗国的关系开始转好。

转年新chun佳节,新罗国宣德王金良相派太弟金敬信亲王来向文王贺岁,并乘机向渤海国文王提出归还大同江南岸土地请求。文王不能同意归还土地,却也不想驳了宣德王的面子,就把乌士元召来商议对策。

文王问道:孤王既不愿出让土地,又想让宣德王太没面子,真是左右为难。乌爱卿可有两全之计?

乌士元奏道:臣以为,可以把土地和人口分开考虑。疆土是国家的标志,自然是寸步不让,寸土必争。人口是民族的延续,必然是骅骝向北,越鸟归南。基下可以准许新罗国官员到大同江南岸州县慰问新罗族民众,还可以准许新罗遗民南迁,再在边界上立下界桩,一劳永逸地解除纠纷,不允许新罗国再觊觎渤海国土地。

文王大喜道:舍人口保土地,真是妙计。你再去新罗国走一遭,把这件事办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