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舰队决战-中(2 / 3)

加入书签

高度,才2800码,难道德国人故意降低了防空炮的定高引信?

按理来说,一般在远距离防空的时候,直接命中的40mm博福斯高炮多是用于控制4000~5000米的高度的,而为了配合博福斯的效率,大口径火炮很多也会把定高引信或延时引信定在这个标尺上,在进行过几轮射击后如果发现敌机高度过高或者过低再进行调整。

在没有出现增压座舱和高空战机之前,这个高度也是大多数战机的高空突防惯用高度了。再低的话太容易被击中,再高的话,飞行员容易缺氧,飞机发动机也容易吸气不足。

可是作为一款双翼机,“箭鱼”是没有单翼机那么好的机动性能的,在爬升方面,它一般极限也就在3000多米,所以它所谓的高空突防,和其他能够金属蒙皮的单翼机相比,纯熟山寨。

所以,在贝克汉姆看到同僚的鱼雷机在德国巡洋舰的大口径防空炮弹幕面前纷纷打爆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德国人把大口径防空炮的定高引信设定在了3000码左右爆炸,他们是摆明了做好准备专门拦截鱼雷机的。

“拼了!”贝克汉姆看看自己飞过的路程,自己已经飞过了一半的舰队放空区,没有回头路了,如果自己回头的话,更大的可能是被从屁股后面飞来的防空炮弹击碎,他按下操纵杆,把机头往下压,让自己的高度再度下降了400米,后续几架菜鸟战机有样学样,也学习着队长的那种英勇的动作,分成三组箭头向着7、8海里外的3艘德国战列舰冲去;这样做会让自己被40mm博福斯和20mm厄利空击中的概率成倍增加,但是好歹可以防止被定高或延时引信的大口径防空炮的弹片扫倒。

可是,又有何用?德国人的防空炮弹,用的根本就不是定高引信,也不是延时引信,而是近爆引信。

只见数枚150mm或者128mm的炮弹在2000米高度的英军机群中炸开,4、5架英国鱼雷机冒着黑烟像醉酒一样载到海里,其余飞机也被砸得七晕八素鸟兽四散,最高速度就只有300公里的“箭鱼”在数次动能损失量巨大的机动规避后,飞行速度降到了可怜的200公里,德国人几乎不用怎么计算提前量就可以进行拦截,更多的“箭鱼”被密集的40mm博福斯防空炮组打爆。

最终,首轮的24架鱼雷机只有3架降低到了投放鱼雷的轨道,其中2架被所攻击的战列舰的近防火炮在投雷飞行轨迹上击落,只有贝克汉姆的队长机完成了这唯一的临门一脚后才挂点,但是超过1千码距离上投出的鱼雷最终没能慢吞吞地跑完全程就被拦截炮火击爆了。

英国人的第一波机群,除了3架战斗机得以逃脱外,鱼雷机群全军覆没,飞行员全部阵亡。不过这也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题中应有之义——就算你认为德国人没有战斗机,需要先行出击打时间差,可是你的鱼雷机的数量连敌人的军舰数量的一半都不到,你又如何能指望自己可以冲破对方的防空火力网完成任务呢?

…………

不过,他们的牺牲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至少,他们为后面的第二波机群争取了一些时间,也提供了一些教训。当第一波机群没有取得丝毫战果——因为,用战斗机机枪扫射敌人的军舰并不能被称之为“战果”——就被全歼的时候,第二波机群已经赶到了距离德国舰队外围不足5海里的近距离上了,由于所有防空火力都被集中在对付已经冲进防空火网的第一波机群,英国人的第二波机群就像是打“塔防游戏”中猥猥琐琐躲在吸引火力的同伴背后的npc一样,得以在没有远程火力拦截的情况下就冲到了德国舰队外围。

此时此刻,虽然英国航母还没有装备后世的舰载机无线电对讲设备,可是前面的同伴的下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目睹了同伴的凄惨遭遇后,英国人终于觉悟了一点——那就是,对于平飞时速200公里的“剑鱼”鱼雷机来说,战舰的防空火炮已经是足够致命的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超低空沿着海面突防,才能尽可能地利用敌人防空火炮的火力死角。

但是,这也意味着好大喜功直捣中军的战术必须被放弃,如果要沿着海面突防的话,不干掉外围的防空巡洋舰和驱逐舰是不可能的。

那么,就让我们的小伙子狠狠地踹德国人的屁股吧!大英帝国皇家空军是绝对不会屈服的!

这一战术的改变着实让战斗的场面好看了一些,因为鱼雷机群没有知道垓心让自己陷入四面八方的密集火力重围之中,德国人的防空舰队队形也散得比较开,一时之间在英国机群突防方向的左右两翼较远处的战舰往往受限于大部分中小口径防空火炮的射程,无法支援到英军机群的突击方向上的友军舰船,最多只用128mm以上的大口径舰炮有足够的射程协防。这样,就让英国机群达到了局部以多打少的有利态势。

第二波机群中,有24架仍然是老式的“剑鱼”鱼雷机,另有8架则是今年刚刚处于小批量测试试产的“梭鱼”型号,护航战斗机依然是16架“管鼻燕”。

与老旧缓慢的“剑鱼”相比,梭鱼最大的特点是好歹从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