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神(2 / 2)

加入书签

王夫子注视着罗隐,缓缓地点了点头。

“所以说,圣人之道,非常人可为也。”

直到此刻,罗隐才明白了,这哪里是文人啊?这分明是大贤良才啊!前世,罗隐所知道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中,能做到这一点,绝对不超过十指之数。今生,这个玄幻的大唐世界,难道就有这样多的大才不成?

“夫子,如此之道,可有人达到过?”

罗隐的问话让王夫子一阵沉思,似乎在回想前人的伟绩。

“罗隐,上古时期,每一位人主都是这样的大才,如天皇伏羲,演先天八卦,治理人族,又如地皇神农,作本草经,壮大人族,再如人皇轩辕,作《黄帝内经》,统一人族,这都是大贤良才。五帝夏商之后,第一位大贤良才当属姜尚,姜子牙助武王伐纣,一统天下,又能治理齐国,可谓文人表率。之后,当属吴起,在之后,张良张子房。近世以来,首推曹孟德,之后王猛,谢安,前朝长孙晟,今朝太宗皇帝,都可谓是大贤良才。”

王夫子说到这里,罗隐算是明白了,王夫子对自己真是期望甚高,这些大贤良才可都是凤毛麟角,自己何德何能居然能得王夫子如此青眼相加?

罗隐向王夫子深深地鞠了一躬,沉声道。

“夫子如此期望小子?小子怎敢懈怠?前贤犹如明灯,后辈只能奋勇直追,莫将青史让前贤。”

“好!好一句莫将青史让前贤,罗隐,你当立大志,不可辜负这身才华!”

“弟子谨记夫子教导。”

王夫子的这番教导,让罗隐完全焕然一新,这个世界果然不是自己想象地那么简单。万丈高楼平地起,自己必须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今生,有如此机遇,怎能荒废而过?

小石潭,这是奇石山下的一个小水潭,整个水潭以一块石头为底,溪水缓缓流动,潭中鱼儿游动,怡然自得。罗隐坐在水旁,拿出竹管,在这缓缓流动的溪水中,开始临摹起钟元常楷书贴。果然,在这流水之中习字端是不易,不过,这不断流动的溪水,反而激发出了罗隐的兴趣,这种在自然中习字的感觉,非同一般。

微风吹来,水面一阵波动,罗隐手中的竹管随着水纹不断地调整着,一个个楷体字不断出现,又随着溪流不断地消失,在这种不断诞生不断消亡的过程中,罗隐的心越来越平静,似乎这波动的水面再也引不起自己内心的一丝涟漪。

这种寂灭的心境让罗隐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清凉寂静的气息,突然,罗隐手中的竹管爆发出一团耀眼的光芒来,这团光芒带着一种莫名的痕迹,似乎蕴藏着一种莫名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罗隐下意识地就写了出来,顿时,整个小石潭泛起水波,丝丝凉爽之气扑面而来,这是风,清风徐来的风。这风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奇异的力量,这种力量让罗隐多了一丝明悟,这就是文神,这就是神通。

水过留痕,这种神通让罗隐领会到了文字的奥妙,每一个文字,都是这世间万物留在人世的痕迹。人类学习文字,就是学习世间万物,这是一种捷径,了解这个世界的捷径。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圣人早已经给世人创造了一条捷径,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说的就是如此。怪不得,仓颉造字,天降雨粟,鬼哭神泣,龙龟潜藏,这是泄露了天机,人族由此大兴。

罗隐抬起头,对着虚空,写下了一个风字,顿时,浑身才气翻滚,直涌头顶,一股清凉之气没入全身。

罗隐心中一怔,继而大喜,文神成矣,从这一刻起,罗隐真正地踏入进了文人之列,成为了一名童生。拥有神通,即为童生,苍天待己何其厚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