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妖僧(上)(1 / 3)

加入书签

满是淤泥的黄河河滩上,一队队骨瘦如柴的河工正吃力的劳作着。

放眼望去,蚂蚁一样聚集的河工将这一段百余里长的黄河都裹得严严实实。

而在骄阳之下,一群大元的低级武官此时正聚在河堤上指指点点嘻嘻哈哈。

“想不到朝中大人恁大闲心,居然管这些南人的死活。要我说,这黄河开也就开了,管他作甚,河滩上长的了草,就养的了牛羊,何必费这白花花的银钱。”

“哼!这可是脱脱老大人的主意,他是咱们大元有名的贤相,看的自然比我们长久些。”

“脱脱虽是素来贤明,可今次恐怕是有些痴傻。这修黄河的银子虽然不少,但拨下来由老爷们层层经手,现如今别说这三十万河工的吃用,就是咱们这些兄弟都有些看不上眼。”

“你、你怎么敢说脱脱老大人的坏话!”

蒙古人本就烈性,一群武官说着说着就要打起来。

好在有和事老赶紧止住双方,压低声音往后一瞥,“崽子们不要命了,这般喧嚷?若惊扰了国师,人人死不足惜。”

这么一说,众人一时都噤若寒蝉,把敬畏的目光投往不远处的大柳树下。

那里正有一位宝相庄严,穿着金色僧袍的喇嘛凝视着那些蝼蚁一样的河工。这喇嘛身上流传着说不尽的吉祥宝光,大柳树下只静静一坐,也像是在尘世之外的一片小天地看这芸芸众生。

这人正是大元朝的国师,活佛八思巴。

众多武官不知这位活佛怎么忽然来了兴致要看黄河,但见他在这柳树下满脸凝重的一坐就是十日。

武官们都震惊不已。

这世上竟然还有能让八思巴活佛脸上失色的事情!

正想着,下面的河工忽然喧闹成一团,越来越多的河工正向一处聚集!这样不同寻常的动静,很快让其他不知情的河工也躁动起来。

“怎么回事?!”

很快就有监工飞驰下河堤,挥舞着鞭子冲入人群。

众武官正纳闷着,已有监工将消息回报,“好像挖出了什么东西。”

“哦?莫不是什么宝贝?”武官们相互看看满脸喜意,一个个翘首等着。

不一会儿,一个监工用马鞭拨开众人骂骂咧咧的走了出来。后面则跟了两个苦力,脚步沉重的将一个物事抬上河堤来。

武官们都拿架等着,有眼尖的早看清了苦力们抬着的那物事。

那是一个半人大小的石头人,只是不知经过多少岁月,青苔浸染的已经满是幽绿幽绿的光泽。石头人的四肢尽皆断折,就连脑袋上也有一道重重的刀伤,只留下一只完好的眼珠。猛一看上去,只觉得分外狰狞。

苦力们将石人抬到近前,众人都看个了分明,当即都有些失望,“嗨!以为挖到了什么宝,只是个破石偶,还是个一只眼的货色。”

武官们正耍闹,那个面目狰狞不堪的石人身上忽然渗出血迹,一字一字血红浮出来。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啊呀呀呀!”

看到这样惊悚的一幕,武官们头皮一乍当即吓得哇哇大叫起来。

随即一道冲天戾气忽然从石人身上激发。

宛如白虹贯日!

那些长期受到压迫的民夫只刹那间都觉得一腔郁郁之气在心中愤懑难安。

忽一人大叫“反了!”

转瞬间三十万人齐声大叫,“反了!反了!”

河工们的齐声大喝恍如密雷一样滚滚的在黄河两岸回响,那些正要冲过去镇压的监工都面如土色的停下脚步一步步后退。

活佛八思巴凝重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谜团揭开,他却没有大欢喜。

一身金光闪耀宝相庄严的活佛沉默的站起身来,招招手唤来跟随的小沙弥回了大都。

旬日之间,天下大乱!

————————————————

大明朝正德年间时候,东南诸省已经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市民黎庶都渐渐尝到了太平安乐的滋味。

正值踏春的时节,金华城外更是游人如织欢声笑语。

不过却有一行人行色匆匆,有些格格不入。

领头那人三十多岁,中等身材,身穿宝蓝色棉罩甲,头戴圆顶幞头,脚踏粉底皂靴,手中握着一把煞气森然的绣春刀。面相虽然方正威严,脸色却阴沉的可怕。他身后跟着的一众力士也是各个风尘仆仆煞气森然。

那些游玩百姓有些见识的,认得正是锦衣卫武官的打扮,都变了脸色纷纷走散。

自从天子重开锦衣卫以来,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恶棍,都被百姓们视为灾星唯恐避之不及。

被这些锦衣卫围在中间的是一个脸颊枯瘦、邋遢不羁的中年文士,旁边鞍前马后伺候着的还有两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学子。

脸颊枯瘦的中年文士叫做王守仁,去年冬天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