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万变不离其踪(135)(1 / 2)

加入书签

鸟云山兵第四十七

周武王问姜太公:“假如我统帅全军深入敌国境内,遭遇高山盘石,山峰耸入云宵,上面也没有生长草木,这时我军已经被敌军四面包围,我军全军将士陷入慌恐状态,士兵们都迷惑不止。我军想要做到如果进行防守就牢不可破、发起进攻就必定能够取胜,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只要是全部军队驻扎在高山之上,就极容易被敌军趁机围困;但是如果全军刚好在山下,也很容易被敌军所四面包围。如果我军一定要在山地里作战,那么就必须将我军的阵势摆成鸟云阵。所谓鸟云阵,应当在山的南边和北边都布满。这时我方的军队有时屯兵全的北面、有时屯兵于山的南面。假如我军屯兵在山的南面,就应该对山的北边严加戒备;倘若我军屯兵在山的北边,就应该严加戒备山的南面;如果我军屯兵在山的左边,就应该严加戒备山的右边;反之如果我军屯兵在山的右边,就应该对山的左边严加戒备。凡是山上敌人所能够攀登到的地方,都要分派兵力把守,假如我军屯兵的地方是四通八达的山谷和通道,那就一定要凭借我军的四武冲车来阻绝这些通道,将我军的旗帜悬挂在很高的地方,用严格的命令告诫全军将士,一定不要让敌军探查清楚我军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形成一座坚固的山城了。等到我军将士各自的次序已经排定,士兵们的阵势也已经摆好,军中的法令也已经顺利传递,用以奇袭的伏兵和用以直接进攻的士兵都已经安排好了,就要将各个部分的兵力摆成四武冲阵进行防守,务必要将各军布置在险要和关键的位置,然后就将战车和骑兵也都摆成鸟云阵。做好上述准备之后就命令我军迅速向敌军发起反攻,这样敌军即使人数众多,而其统帅也必定会被我军所擒获。”

【点评】此一篇中,周武王已经说明没有可供设伏的草木、我军四面受敌,姜尚的回答基本上扣合了山地作战的需求,然而最后却仍然不免于要提出设伏。看来,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也不论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势究竟如何,姜尚的思维模式中始终摆脱不了设伏偷袭这种逻辑。

鸟云泽兵第四十八

周武王问姜太公:“假如我统帅全军深入敌国境内,与敌军隔着一条河流互相对峙,敌军不仅各种物资都很充足而且其人数也非常多,我军不仅物资匮乏而且士兵数量也很少,这时假如我军渡过河去攻击敌军但是由于渡河所用器械准备不足而难以前进,但是如果我军与敌军进行持久战而我军粮食又很少因而必然无法坚持。此外,我军所处的地带又是一片宽阔的直感沼泽地,在我军的四周都没有城池,并且也没有生长草和树,这样我军将士就难以通过掠夺来获取各种军需物资,我军的牛和马也无法找到可供食用的草。对于这种状况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我军全体将士都没有准备好渡河器械,牛和马匹都无法就食,士兵们又没有粮食可以维持作战,对于这种状况,应该寻找有利的时机用施术骗过敌人然后迅速撤退,同时为了防止敌军追击而要在我军的后方设下伏兵。”

周武王接着问:“倘若敌军并没有被我军所欺骗,而我军士兵们又都感到很迷惑。敌军已经在不停地冲击着我军的前后方,我军全军将士或者战败或者慌乱而不断逃跑。对于此种状况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此种状况下寻求出路的方法,应该主要依靠金银珠宝来开路。一定要用重金贿赂敌军的使者,同时也务必要做到谨慎保密。”

周武王又问:“假如敌军已经知道我军设下了伏兵,敌军的主力部队不会渡过河来攻击,而只是另外派遣一小部分兵力渡过河来袭扰我军,我军全军将士因此而陷入惊恐状态,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对于此种状况,应该将军队分成几部分并且都摆成四武冲阵,将各个部分都布置在有利于作战的地方。一定要等到敌军全部出动的时候,命令我军伏兵出击,迅速攻击敌军的后方,同时命令我军布置在两侧的强弩兵向敌军的左右两翼射击,此外还要将我军的战车和骑兵都摆成鸟云阵,不断地攻击敌军的前后方,我军全体将士都要向敌军作迅猛的攻击。敌军看到我军全军战士集中起来准备应战,而其全军士兵也必定会渡过河来接战。这时候就按照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命令我军的伏兵迅速攻击敌军的后方,同时命令我军的战车和骑兵冲击敌军的左右两侧。这样敌军即使人数众多,而其统帅也必定会败退。”

【点评】姜尚的回答漏洞百出,其因此所说明的应对模式也根本难以实行。第一问中,周武王说明了我军所处的险要境地,而姜尚却回答要施展施术骗过敌人,但是却没有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下究竟是否可以想到恰当的诈术,更没有说明究竟如何实施施术,而只是非常笼统地说要骗过敌人,如此就显得有些脱离实情和泛泛而论了。此外,周武王已经说明我军周围是大片的盐碱地带并且寸草不生,而姜尚却说要设置伏兵在后,既然不生长草木,又要将我军用以埋伏的士兵埋伏在哪里呢?这样说,难免会让人觉得是自相矛盾了。在第二问中,周武王所说的是我军已经陷入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