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2 / 4)

加入书签

崇祯。”

影解释的说:“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影读:“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童鞋们跟读:“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影解释的说:“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影读:“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童鞋们跟读:“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影解释的说:“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影读:“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童鞋们跟读:“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影解释的说:“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影读:“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童鞋们跟读:“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影解释的说:“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影读:“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童鞋们跟读:“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影解释的说:“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影读:“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童鞋们跟读:“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影解释的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影读:“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童鞋们跟读:“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影解释的说:“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影读:“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童鞋们跟读:“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影解释的说:“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影读:“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童鞋们跟读:“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影解释的说:“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影读:“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童鞋们跟读:“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影解释的说:“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影读:“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童鞋们跟读:“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影解释的说:“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童鞋们讲:“我们要学会思考,有恒心”

影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童鞋们跟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影解释的说:“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影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童鞋们跟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影解释的说:“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影读:“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童鞋们跟读:“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影解释的说:“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影读:“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童鞋们跟读:“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影解释的说:“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