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3 / 7)

加入书签

王掌柜生活在今天,如果王掌柜也读席慕容戴厚英琼瑶,那么他就不会为此事耿耿于怀了。因为出墙一事另一半若非第一个知道便是最后一个知道!

人的城府若能让人一眼看出来那么此人也就没什么城府了!贾一慈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也许是长年念经修道让他练就较之常人更旷达更坚忍之心,因为贾一慈其实是属于第一个知道贾白氏红杏出墙的人。

就在王掌柜满身每一个细胞都对贾一慈充满愧疚之时,贾一慈却满脸兴奋地对他道出一个令他瞠目结舌而又将信将疑的奇闻来:

“说来也是荒诞,这事得从上个月我出门的前一天晚上说起,那夜我一早便上床睡了,半夜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观音大士穿一身白衣,手持白玉瓶,脚踩莲花台从西边飘了过来,用杨柳枝带水点了一下我的头道‘贾一慈听了,你不久将有大难临头,我念你祖辈相礼甚虔,不忍见你身罹此厄,故前来救你。如今有四句偈语在此,记真了可保你渡过此劫,你且听真了:《逢桥莫停舟,逢油即抹头,斗谷三升米,黑蚁遮冤头》,切记切记!’我听罢便拜地而醒。忙将这四句偈语默写下来,背熟了,再将这张偈语供放在香案上。

你道奇不奇?我第二天动身,行到江西境地时,忽然遇到倾盆大雨,此时恰好行到一桥下,船工脚夫想在桥洞中躲雨,我记起偈语中头一句,便连唤使不得使不得,快摇过去,莫停莫停!船工见我着急,不知何故,便冒雨摇将过去,不到一箭之地,只听轰隆一声,那桥已断!好险好险!”——说罢贾一慈自顾自尽了一杯酒,也不管王掌柜在一边张大了眼睛。

“你莫不信,这事你到樟州码头一打听就知道了,当时船上加脚夫也有十一人,个个亲身经历!”——贾一慈夹了一口菜送进口中。

“这真是东家诚心礼佛之福啊,”王掌柜伸手抹了一下额头的细汗,他刚也被贾一慈形容的凶险之情吓出了汗来。此时回过了神便道:“也该东家平日行善积德,感动大士,便得此报。善终归有善报啊!”

王掌柜本想说“善人怎能总得恶报呢?”但他还是忍住了没说出口。

“更奇的事还在后头呢,”——贾一慈接着又道来——“今日匆忙赶回家,是因心里记着菩萨救了我断桥之厄,急着回来焚香拜谢!不想上完香念完一遍《观音经》后,本欲起身,梁上悬挂的长明灯却断绳落下,里边的油倾得我淋漓尽致!我猛然记起偈语中的第二句《逢油即抹头》,便毫不迟疑地把灯油抹了个满头光亮,虽如女人般有碍观瞻,心想菩萨说的总归不会错吧!所以,便是现在你见的这般模样了,哈哈!”

“此事端是稀奇,只是后两句不知作何解释?”——王掌柜道。

“嗯,我也纳闷得紧。但就象这头两句,事先你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临头了,你就明白了,也许这就是天机吧!天机总是让凡人费解的。”

“说得也是,只是知道这些都是对东家有益就行了,既是天机,我等凡辈也就不必去空劳费神了!想冥冥之中,果真有神眼如炬,凡辈龌龊之事,瞒已瞒人却是不能瞒天的,一切善恶之缘皆有报应啊!”——王掌柜在月色与酒精的双重作用下,忽作无限感慨!

贾一慈端坐在佛堂的蒲团上,睡意全无,便拿起木鱼槌,翻开一卷《华严经》,半闭着眼,喃喃诵来。在这样的宁静空寂的夜色里,飘出来的诵经声就显得分外苍凉。

王掌柜姿意放浪的身影在月光下拖得很长,四野空无一人,王掌柜也许是真醉了,嘴里翻来倒去地念着贾一慈说的那四句偈语:“逢桥莫停舟——逢油即抹头——斗谷三升米——黑蚁遮冤头——”每一声落下都引来声声回音荡开去。

四更敲响,贾府墙外一黑影在走动,似想翻墙,又在犹豫不决,借着月光,可清楚看到此人正是当地著名的花花太岁——康七。

不多久,一个黑影从里边翻墙而出,吓得康七缩在一角不敢声张。

那黑影并未发现康七,径自匆匆赶路而去。

康七望了一眼远去的背影,往地上狠狠地吐了一口痰,咬牙切齿迸出一句:“婊子,敢骗我!”

康七跺了一下脚,翻身进墙去了。

这康七何许人?

康七原名康正,名曰“正”,却从头到脚无一可正,油腔滑调油头粉脸,父母早亡无牵无挂,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平日里勾聚一班狐朋狗友,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弄了钱便逛窑聚赌,因在狐朋狗友中排行第七,便唤以“康七”名。想必他也有自知,不想辱没了苍撷所造之“正”字!

这半年来,他勾搭上了这贾府里的贾白氏,从此经常趁贾一慈外出宿在贾府!

说说这勾搭过程也可算一椿拍案惊奇了,半年前的晚上,月黑风高,康七乘着酒意摸到贾府前,想进去顺手牵羊搞点小钱用用。没想到可能喝了太多,竟在房内拌了一跤,扑一声倒在地上,半晌动弹不得。这时烛火亮起,康七心想完了,这下少不了让人送官府了。想到此,他反而心里不怕了,张开了眼,可这一看过去却让康七的眼睛再也挪不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