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秋风卷地又黄昏(2 / 3)
趁夜突袭北梁大营,只要北梁军队的营寨一乱,后面的十二万大军不可能袖手旁观,到时候他就有机会浑水摸鱼,趁机第一个攻入南阳城中了。
想到几乎是唾手可得的功勋,蔡继知激动的浑身发抖,当夜子时时分,他装备整齐,带着手下的军队狂呼乱啸着冲进了北梁人的营寨,谁曾想北梁人的守卫竟然时分松懈,他只用不到区区的五千兵马,不但一举突进了北梁人的营盘,还直接杀到了对方的中军大帐,一通放火,顿时烧的北梁守军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吴焕隆与袁狄此时原本正在大帐中商量如何应对北梁人有可能使出的阴谋,不曾想外边突然传来惊天的喊杀声,两人同时大惊,急忙出来询问:“发生了何事,是不是北梁人的伏兵出来了?”
却听到手下张口结舌的回答到:“不是,是我们的人杀进了敌军的中军大帐,现在梁人溃不成军,正在四散逃亡。”
吴焕隆和袁狄惊呆了,两人针对北梁人可能做出的阴谋猜测了整整好几天,却没想到北梁人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只用一次夜袭就崩了盘!
唯一的一个问题:是谁敢在没有接到军令的情况下,私自袭营?
这个问题对两人来说并不难猜测,整支大军中,敢在两人的眼皮子底下我行我素,浑然不惧怕军法行事的,有且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太傅的大公子蔡继知。
两人对蔡继知不守军令的行为咬牙切齿,却又因为对方打了胜仗而无可奈何,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光是他凭借着五千人马攻下了北梁人六万守军的营寨这一点,他就已经犹如赢得了一张护身符,再加上他老子在朝中的地位,这一次,这位行事嚣张的大公子,恐怕即将平步青云了。
心思在一眨眼间转了好几圈,两人的嘴里却没有闲着,既然蔡继知已经攻破了梁军的营盘,那两人也就顾不得还有什么阴谋诡计了,赶紧调动大军随蔡继知一起袭营,五千兵马折腾得再厉害也不可能让北梁人的军心彻底瓦解,只有加上了这十二万大军,才能让梁军真正的感受到绝望。
果然,当黑暗中无数的****乌鸦一般冲出营寨之后,北梁的军营中传来了无数换乱的惊呼,接着那些原本还在抵抗的梁军瞬间转身边跑,跑得稍微慢一些的,便成了****的刀下之鬼,跑得快的那些,也根本不敢进城,直接贴着南阳城的墙壁耿儿一溜烟跑向了不知何方。
北梁的军营被攻破之后,蔡继知杀得正是兴起,他看了眼身后黑压压涌上来的陈兵,不觉心里一阵得意,对身边的将士高喊到:“与我一同杀进城去,今晚咱们就在南阳城里大半庆功宴!”
众将士不知他与吴焕隆袁狄二人间的勾心斗角,只知道这位太傅公子确实了得,竟然只用了五千兵马就攻破了梁人的大营,于是在他的怂恿下顿感热血沸腾,高举着双臂跟他一起欢呼到:“杀进南阳城,大办庆功宴!杀进南阳城,大办庆功宴!”
这欢呼声在黑夜中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诱惑力,一眨眼间遍地都是****在振臂高呼,这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直让后边敢来的吴焕隆与袁狄二人脸色铁青,两人相视一眼,吴焕隆略带担忧的问到:“梁军败得如此干脆,会不会有诈?”
袁狄苦笑到:“必定是有问题,可是局势已经不由你我控制,且进了城再说吧。”
是也,经过一番算不得艰辛的攻城战,****竟然一举攻进了南阳城内,奠定了南渡百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局!
进城后的蔡继知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当着吴焕隆与袁狄两人的面就开始指示书记官填写捷报,在他的口中,襄阳城的十五万大军完全成了背景,之所以能攻下南阳城,全亏他蔡大公子指挥有方,奋勇拼杀,仅仅用了不到五千兵马,就将北梁大军打的落花流水。
吴焕隆甚是不忿,想要冲上去找他理论,却被袁狄一把拉住,袁狄久经战阵,对这种事情熟门熟路,悄悄在他耳边说到:“且随他去罢,抢了多大的功劳,就要担多大的责任,万一出了问题,也有人帮我们扛着。”
吴焕隆沉思片刻,觉得袁狄果然看得更加深远,于是也不再和他啰嗦,默认了蔡继知疯狂揽功的行为。
然而蔡继知万万没有想到,当他在南阳城里大肆庆功,自觉目空一切的时候,原本留在后面的三万大军,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自吴焕隆和袁狄领军去后,麻宗道率领剩下的三万大军一直驻扎在河阳镇,这座小镇位于长江与南阳城的中间,正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最佳地势,麻宗道肩负重任,不敢马虎,一直在全力加固这座重镇的防御,以应对梁军有可能使出的阴招。
然而忙活了一天一夜,前方突然传来消息,说大军已经攻下南阳城,这次渡江北伐的战役大获成功,麻宗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座五六万人据守的坚城,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拿下?
他怀疑是传令兵传错了消息,于是派人出去再探,哪料到派出去的人没有探到南阳城的消息,却给他带回来另一个更惊人的信息:有一支超过五万人的梁军,正沿着江畔逆流而上,往****渡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