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倾城焰火映佳人(3 / 3)
是为了截断梁军的粮道,继续朝着梁人的弱点狠捅刀子。
两军交战,被人抓住弱点穷追猛打,无可厚非,上官彦虽然不忿,却也对南怀真的阳谋无可奈何,只是他仍不服气,对陆人王说到:“若将军能给我一支兵马,我一定能把****堵在江南,一兵一卒也不会让他们过河。”
陆人王瘪嘴到:“给你多少兵马?两三万人你就能堵住南怀真?若是给的多了,城里那七万人冲出来怎么办,难不成还要让我们背腹受敌?”
上官彦一下子呆住了,隔了半晌,才苦恼的问到:“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到手的肥肉又溜了吧?”
“事不可为,便无需勉强。”陆人王语重心长的说到:“两国之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出胜负的,这七万人,就算我们全杀光了,对陈人来说也不过是阵痛一时,我们须得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就算让他们回了江南又如何,****经过这次大败,至少十年之内不敢再提北伐,等到十年之后,南怀真……呵呵。”
上官彦眼睛顿时便亮了,南怀真今年已经七十有一,再过十年……那时候南陈还有谁可以抵挡梁军的铁蹄?
陆人王看他眼神发亮,心知他已经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大感欣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到:“到这里就足够了,这次诱敌渡江,我们本来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杀伤陈兵,而是为了把敌人引过来,趁机偷袭襄阳,实际上我们在抢船那天就已经失败了,陈人,也有不少忠勇之士!”
听他这么说,上官彦也叹了口气,这次北梁动用数十万大军,还许诺了无数好处给西凉人,共演了一场好戏,为的就是把****引过江来,偷袭襄阳城,可没想到****的那名副将如此勇烈,拼死也破坏了他们抢船渡江的计划,如今虽然暂时困住了南陈的主力大军,可整个战略目标实际上早就已经失败了。
想想还真是不甘心,原本精心布置的陷阱,最终却什么有价值的目标都没捞到,这一仗,双方都没法称得上是胜了。
尽管心里仍有无数不甘,可最终上官彦还是按照陆人王的吩咐,给大军下达了撤退的指令。
一天之后,梁军趁着夜色悄然而去,困守在南阳城内的****听到了一些动静,但是却不敢出城来探,等到第二日清晨,望着梁军空荡荡的营寨,矗立在南阳城头的吴焕隆与袁狄等人全都呆了,似乎不敢相信般互相问到:“怎么回事?”
怕是梁人布下的陷阱,吴焕隆二人不敢轻易让大军出城,于是派出了一队探哨,前去查探梁军的情况,哪知这队探哨朝着江畔跑出老远,还是没发现梁军的踪迹,等到一直跑到江边,才发现梁军的所有营寨早已人去楼空,反倒是江对岸正有一群陈兵在准备渡江,看到久违的友军,这群探哨差点儿眼泪都掉下来了。
死里逃生一回,吴焕隆与袁狄不敢再耽搁,急忙尽起大军撤出了南阳城,等到军队行进到江边,看到前来接应的南怀真和数万穿山骑,顿时又羞又愧,跪在地上连连称罪,南怀真虽然七十有一,却依然健壮,身披锐甲上前将两人扶起,拉着他们的手叹到:“这次是朝廷情报的失误,没想到梁人竟然和西凉人合起来演了一场戏,连我也骗过了,非战之罪,只是,可惜了那数万血洒江北的将士啊!”
吴袁二人神色黯然,这时却有一人从背后冲了出来,神色复杂的朝南怀真问到:“南将军,可有我均州牙门中郎将顾正武的消息?”
南怀真看了那人一眼,发现原来是太傅蔡循之子蔡继知,他这才点点头道:“我正要说,这次多亏了顾正武,要不是他率人烧了北梁大军囤积在沁阳城里的粮草,恐怕还没有那么容易解围,要是陆人王粮草充足,我想他不会介意在江北的地头上和我干一仗的。”
“这不可能!”蔡继知脸色大变,慌乱的说到:“顾正武早已经叛国投敌,要不是他替梁军做掩护,梁军怎么可能悄无声息的绕到我军的后方?我看将军一定是听错了,烧粮草的可能另有其人。”
南怀真歪着头奇怪的看了他一阵,直到他自己都感到心虚时,才悠悠的说到:“是非功过,等回到朝廷后再去议论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