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金銮殿上舌如簧(1 / 2)
顾正武的话宛如一盆凉水,当头浇在沁阳公主的头上。
原本羞赧中带着情意的面容因为震惊而情不自禁的扭曲起来,沁阳公主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盯着顾正武,一字一句的问到:“为什么?难道你看不起我?”
身为一个女子,能问出这样的话来,显然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沁阳公主因为过度惊讶,却忽略了顾正武话语中很重要的一点,他说的是“不能”,而并非“不愿”。
顾正武当然不可能在这时对她说“不,我当然爱你,只是……”,这不是他的性格,他只能低着头,用沉重的语气说到:“这与你没有关系,我是陈人,我的家在江南,我父亲还在南陈朝廷里当官,所以……”
“够了!”沁阳公主是聪明人,顾正武这话一说出口,她已经明白了他在顾虑些什么。
不过顾正武说的不错,他的老父和家人都还在江南,如果他真的做了梁朝的驸马,那他一家人的人头都保不住了。
即便是梁朝的皇帝,也不可能逼他去做一个不忠不孝的人。
沁阳公主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谷底,考虑了良久,她才抬起头,殷殷期盼的说到:“如果……我想办法把他们弄到江北来呢?”
“不可能。”顾正武苦笑着摇摇头:“我父亲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收复江北的故土,要想让他踏足江北,除非一种情况——南陈的大军已经征服了这里!”
沁阳公主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又是长长的沉默之后,她垂下臻首低低的说了一句:“可如果你不和我成亲的话,我父皇不会放过你的……”
顾正武看着她低沉中透着失落的脸庞,突然发了一会儿呆,隔了好久,他才坦然的笑笑到:“没关系,我早已经做好准备了,从我渡过江北以来,我就已经准备好要战死在这里,这样挺好,起码我那些兄弟们跑掉了……”
“没跑掉。”沁阳公主突然抬起头,眼中满满的全是愧疚,重复了一遍:“密侦司的能力,你还不了解,你那些手下,全都没跑掉。”
顾正武眼神一下子凝固住了,愣了好一会儿,他才失神的问到:“那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看看沁阳公主愧疚的眼神,他突然全明白了,后面的话再也问不出口,眼中闪过一丝深切的哀痛。
然后屋内又陷入了沉默。
直到门外响起了清脆的敲门声,两人才从这种各自纷扰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顾正武望了一眼沁阳公主洁白如玉的脸庞,叹了口气道:“将军难免阵前死,瓦罐终究井上亡,既然我的兄弟们都去了,那我一个人留下也没什么意思,公主的好意,顾某只能来生再报,就这样吧,请公主回复贵上,顾某的人头就在这里,他随时可以拿去!”
“不!”沁阳公主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失声喊到:“你不能死,我绝不会让你死,我燕翩迁十八年来就看上你这么一个男人,没有我同意,谁也不能把你从我身边带走!”
话音落下,她顾不上顾正武眼中那一抹难以掩饰的震惊,转身飞快的跑出了门去,半空中,只看到几串晶莹的水珠四处飞洒。
原本等在门外的燕长卫和洛璃两人,还在想着屋里的人会说些什么样的话,可一眨眼就看到沁阳公主噙着泪水从房间里跑出来,接着旋风般的冲了出去,两人顿时愣住了,回过神来后,连忙跑进屋内,拉着顾正武恶狠狠的问到:“怎么回事,你怎么把公主/沁阳弄哭了?”
顾正武也是一脸惊骇,沁阳公主那句话,恐怕是他这一生以来听到的最大胆的一句情话,可他心里此刻却并没有抵触的情绪,相反,他似乎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在破碎的声音,那是他二十几年来一直所坚持的国家信仰,还是男女间那层薄薄的隔防?
顾正武此时还不知道,为了他,他的三弟顾正宗已经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而另一个弟弟,顾正阳,也正在踏足江北寻找他踪迹的路途上。
南京城,金銮殿。
由于南陈延平帝十五年未曾上朝,金銮殿早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用作早朝的会所,可百余年来形成的习惯,还是让大臣们在商讨事情的时候习惯性的聚集在这里,只不过组织的人,由皇帝变成了当朝的太师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今年七十有三,比南陈的名将南怀真还要大上两岁,入朝为官四十六年,他真正做到了门生遍野,权倾天下。
此人相貌生得极好,虽然已经迈入古稀之年,可神采依旧斐然,配上那银白的发丝和雪白的长髯,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只是此刻他却半醒半睡似的眯着双眼,站在左手边第一人的位置上,耐心的倾听着下面的人吵成一片。
这群人争吵的主要原因,却是由于这场失败的北伐之战。
十五万大军过江,最后只剩七万余人狼狈逃回江南,不光是战力十停折了五停,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不计其数,这等惨败,当然要有人来背起责任,这群人正在争论的,便是这首罪的黑锅到底应该由谁来背起。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三军统帅袁狄,尽管人人都明白,袁狄之上还有一个监军吴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