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何人可为天下敌(2 / 3)

加入书签

么来和梁人打仗?

司马承祯为什么会在今年的秋闱中出《税赋衍新论》这样的题目?不就是因为他已经被逼到黔驴技穷,不得不试图通过考生们的论卷来寻找一些新的思路吗?

顾正阳的答卷虽然看起来大逆不道,甚至可以说已经得罪了整个南陈的统治集团,可司马承祯清楚,这是解决朝廷税赋积弱最根本的办法,增加收税的土地,无论是让那些门阀勋贵们吐出自己的占地,还是取消他们免税的特权,都是最快而且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这种事他敢提吗?他不敢!

现在能有一个炮灰主动站出来提出这样的想法,又不用他太师大人亲自出面来得罪那些跟他站在一起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处境?

所以卢靖忠说要将这片文章封杀,司马承祯是断然不会同意的,不光不会同意,他还会想尽办法让这片文章流传得更广,最好是让天下所有人都看见,如此一来,那些胆大包天的权贵们才会害怕,才会收敛,他才有机会名正言顺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以卢靖忠的政治嗅觉,根本就无法理解,他只知道,司马承祯很看重这篇文章,看重到了甚至直接指示他将文章递进宫的地步。

“送到宫里去?”面对司马承祯提出的要求,卢靖忠很是不解,送进宫去给谁看?所有的奏本不是都送到了太师府吗,难道宫里还有人比太师权力更大?

“对,送进宫去。”司马承祯面色如常的说到:“送到陛下的案头上去,让咱们的陛下也看看这篇文章。”

卢靖忠的嘴顿时张到了碗口那么大,送给延平帝看?司马承祯是不是疯了!

要知道,延平帝才是贵族集团们最大的敌人!

十五年前,刚刚登基的延平帝年轻气盛,英姿勃发,为了独揽大权,压倒平衡皇权的百官集团,他大肆清洗朝官,提拔心腹,搞得天下一片大乱,百官们都惶惶不可终日。

搞到最后,百官们终于忍无可忍,团结起来,说动了太后澹氏,一起孤立延平帝,结果延平失却民心,政令连尚书房都出不去,一番旷日持久的对峙之后,心灰意懒的延平帝才终于服软,从此退居深宫,再也不问政事,司马承祯从此上台,成为了掌握天下权柄的事实上的第一人。

这番争斗,虽然说起来平平淡淡,可其中的惊心动魄,作为过来人的卢靖忠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平时没有事的时候,他们都故意忘却了延平帝的存在,可如今司马承祯却要主动去撩拨他,太师大人到底打的是什么样的主意?

卢靖忠在这件事上不敢不小心谨慎,为了弄清楚司马承祯的想法,他再次小心翼翼的问到:“太师大人,为何要把这片文章递给皇上?皇上已经不问政事多年,给他看了又有什么用?万一……”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但他相信司马承祯能够明白,万一把延平这头大老虎又逗了出来,难道还要让百官经历一次十五年前那样的狂风大浪?

司马承祯当然理解他的未竟之意,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不想跟卢靖忠解释,此人懦弱无能,不是任事之人,所以他根本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直接说到:“照我说的去做吧,至于有什么用,你以后会知道的。”

卢靖忠不敢再问下去,司马承祯此言,已经摆明了懒得跟他解释,以他的胆量,还不敢在太师大人面前打破砂锅问到底,于是他只能郁闷的点了点头,然后捧着那卷卷宗退了出去。

直到卢靖忠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大门口之后,司马承祯才收回目光,冲着内堂轻声换到:“出来吧。”

内堂的卷帘突然被拨开,一双白皙纤细的手伸了出来,这双手的主人却不是一个婀娜多姿的女子,而是一名风流倜傥的青年。

这青年玉面朱唇,眉若利剑,眼似繁星,相貌堂堂,就算比起来北梁闻名的玉郎中来,也不会差上半分,而且他的眼中一直有一股精光在流转,整个人一看上去就显得精明无比。

青年来到司马承祯面前,拱拱手弯腰行礼到:“祖父,可曾打扰到您老人家?”

司马承祯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又啄了一口茶水,这才淡淡的问到:“刚才说的,你都听见了?”

“听到八成。”那青年极有礼貌的回答到:“从那文章的作者开始,一直到祖父说要把文章送入宫内。”

“嗯。”司马承祯耷了耷眼脸,平静的问到:“你能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吗?”

“孙儿可以猜到一些。”那青年的话依然很谨慎,随后分析到:“祖父想要让这片文章流传开来,是为了敲打一下那群不知收敛的人,而把文章送入宫中,恐怕是想试探一下皇上的心意吧?”

“什么心意?”司马承祯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不过没有表现出来。

那青年微一额首,说到:“老虎虽然一直在打盹,可终究是老虎,如果不能时时掌握他的动向,那恐怕有一天就得被他出其不意的吃掉,所以我们需要不时的去试探一下他,看看他到底有没有醒过来。”

一抹笑容在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