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1 / 3)
顾正阳说他自己能喝酒,其他的人却是不大相信,他随便平日里一举一动都显得很老成,可毕竟也才是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贾文仁他们怎么可能相信他有多大的酒量?
顾正阳自然也不可能在此时为他们表演一番,所以只能拍着胸脯保证,明天一定要在酒桌上会会那个仁果大王,好让他们知道,酒中自有真豪杰,无论岁月与高低。见他如此有信心,贾文仁等人也只能将就着相信了,事已至此,他们除了趁着蛮人还没发觉前逃之夭夭之外,就只剩下这一条路可以选择了。
又商议了一些其他的细节之后,公孙羽还是很多担心的问到:“若是我们明天没有成功,那该怎么办?你们可曾想过退路?”
顾正阳拳头一捏,一脸决绝的说到:“不成功,便成仁,我们无需任何退路!”
贾文仁暗自摇了摇头,心想这个年轻人还是太嫩了,做事怎么能不留后路呢?虽然这样看起来很有一股背水一战的气势,可终究不是正道,也许回头该劝劝他,做事有拼劲是好的,但一味蛮干,终有一天会吃亏。
怀着各种心思,诸人渐渐谈妥一切之后,便逐渐准备散去了,只有那老和尚入世大师,还留在顾正阳的房中,待到众人都退去之时,他突然对顾正阳说到:“这位小施主,我们可否谈谈?”
顾正阳挑了挑眉毛,应道:“当然。”
他虽然不明白入世大师为何会找上自己,但他对这个和尚也很有兴趣,在小王爷萧统的口中,这位大师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长者,他也很好奇为什么对方会在这蛮荒之地一呆就是十年,他这十年中,到底做了些什么?
入世和尚等到房间里最后只剩他们两人时,才双手合什对顾正阳问到:“刚才贾先生介绍说小施主是姓顾,可是写出那篇《赋税衍新论》的顾正阳顾少侠?”
顾正阳心头一阵苦笑,没想到这篇文章居然还真有“名满天下”的架势,不但小王爷等人知道,就连这躲在蛮荒之地整十年的老和尚也知道,难道自己低估了那篇文章的影响力,还是说它真的已经大名鼎鼎到“有井水处,皆有《衍新论》?”
顾正阳不太好评价自己的这篇文章,只能谦虚的说到:“大师真是过奖了,晚辈只是随手写了一篇文章,哪里称得上什么少侠。”
入世和尚微微一笑到:“为侠客者,昭彰天地正义,为常人所不敢为,顾少侠能够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便已经证明了你的胆量,这少侠之名,你倒是担得起的。”
顾正阳露出一个笑容,静待他的下文。
果然,夸奖完他之后,入世和尚还有话说:“我观顾少侠整篇文章之中,除了痛陈时弊之外,还隐有大志向,却想问顾少侠一句,你对门阀世家把持朝政、劫掠民生之事,可有解决的办法?”
顾正阳想了想,认真的回答到:“这个问题,其实之前也有人问过晚辈,当时晚辈曾回答过一句话:道始于行,而非于心。晚辈以为,其实这件事,要做并不难,难的是有没有人敢去做,有没有人能坚持下来,所以晚辈觉得,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谁肯去做,而谁又敢去做。”
入世和尚脸上泛起一丝惊异,他没料到顾正阳看起来年纪轻轻,对世事洞察得却如此彻底。
其实正如他所说的,这件事坐起来并不困难,难的却是由谁来做。
门阀世家,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便是天下各大诸侯的一块心病,他们依附诸侯而生,却又处处与诸侯争利,同样的道理,诸侯们也由他们的支持而兴,却又同时要面对他们逐渐成长的威胁。
两者之间,其实是一种共生共荣,却又共争共防的关系。
历史上,曾有无数的门阀兴盛交替,甚至有些做大之后自己变成了诸侯,而同时也有更多的门阀盛极而衰,被忌惮他们的诸侯抄家灭族,两者之间的斗争,从未休止,而且也似乎永不会休止。
真正能对这些门阀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只有两股势力,一股由上而下,来自诸侯或者国君,另一股则是由下而上,来自民众因忍耐力被压抑到极限之后,产生的农民起义。
前者大多是对某一家门阀或是勋贵进行打击,诸侯们虽然痛恨门阀,却又时刻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没有门阀世家在民间替他们管理百姓,没有门阀世家提供官员帮助他们大理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凭一己之力,管理这偌大的江山。所以由他们来动手,那对整个门阀系统,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毁灭性的打击,他针对的,往往也只是一两家触及到君主权利的豪阀,亦即是那种有可能将诸侯取而代之的野心之辈。
而后者才真正是对整个门阀系统的一种毁灭性的力量,被逼反的百姓,对门阀勋贵必定是痛恨不已,这些豪门世家落到他们的手里,轻则抽筋剥皮,重则千刀万剐,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活路的。来自老百姓的愤怒,简单,暴力,而又直接,就算最终他们可能会被镇压,可能会误入歧途,但无论如何,在这股力量爆发的时候,门阀和他们是没有共生的可能性的。
但农民起义也有着自身的局限,盲目性和无目的性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