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军情(1 / 3)

加入书签

春天来临,长江沿岸已经处处显露出一片苍翠,苏州巡抚张国维站在安庆府的防洪大坝上,他已经等待了很久。

午时已过,一只船队组成的长龙终于出现在张国维的视线中,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安慰的笑容。

几只安庆的水军船只远远迎了上去,距离还很远,旗帜无法看清。除了漕船,长江不会有这样规模的船队出现在江中,而现在也不是漕船经过的时间。凭想象也知道,这一定是那支来自舟山的援军船队。

。。。。。。。。。。。。。

翁之琪对自己士兵的表现很满意。

全程一千七百里,近万人逆水而上,途中还要经过无数的闸坝,这个路程他们只用了不到七天的时间,士兵们斗志昂扬的精神,他们的凝聚力、强韧的性格已显露无疑。

这些士兵是翁之琪上任之后亲自挑选的士兵,他们中有军户、渔民、普通百姓,甚至还有的人来自于低贱的坠民家庭。翁之

琪回忆着这两年来的一切,其中他最满意的是这些士兵的服从性,为了那份足额的饷银,为了翁之琪提供的近似于奢侈的饮食,这些士兵经受了他无数残酷的各种训练。他们没有人退缩,他们的服从性远远超出了翁之琪的预期。

“我的小伙子们,检验你们的时刻到了!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张国维的招待让翁之琪也很满意,他的士兵与船队被安排的很周到,也很细致,作为一省巡抚的张国维连午饭都没有吃就开始亲自照应这些这些来自家乡的子弟。

吃过午饭,进行短暂的休息。

一身便服的翁之琪来到张国维的行辕门前,门卒已经知道翁之琪与张国维关系很密切,连通报都没有,在一个认得引领下翁之琪进入了张国维的行辕。张国维不愧被称为最勤勉的巡抚,屋内,他双眉紧锁,与自己的两个幕僚对着几张军事舆图在仔细研究。

翁之琪进屋,打过招呼,见礼,张国维没有过多的客气,他直接开始对雪中送炭的翁之琪讲解现在的军事部署状况。

崇祯十年二月初,被江防阻击的流民大军由于碰上总兵左良玉而转战安徽,左良玉随后与马爌、刘良佐部合兵,就在安徽中部的舒城与西部的六安接连进行了遭遇战,左良玉与马爌、刘良佐部两战两捷。

庞大的流贼大军现在正在向麻城一线移动,而最近则有向更南的罗田县与英山县移动的迹象,也就是说,张献忠部距离安庆越来越近。张国维正在担心,因为左良玉部并不受他的直接同属,凭直觉,张国维认为,左良玉可能不会全力追击和截击流民大军,铜陵、宿松、太湖、潜山等地有可能即将面临流民大军的攻击。

张国维的分析是正确的,翁之琪对左良玉还是有些了解,因为,他的不受节制与军纪涣散非常有名。

“左良玉不会全力进行截击和追击,他更不会搜山!因为这不符合他的利益!他只要做到使阜阳、六安一线的安全,使南京不至于受到直接威胁就够了,这就是他的战术意图。宿松、太湖、潜山一带是伯父的防区,责任最大的当然是您,左良玉应该不会来,他可不想受到您的辖制!所以,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

翁之琪的分析也很有道理,张国维点点头道:“元倩说言之有理!左良玉可能不会来安庆一线,最大的可能就是做做样子,还得靠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张国维很是有些无奈,其实他已两次给左良玉下达了紧急公文,让左良玉部阻击流民大军,防止他们进入自己的辖区,并要求左良玉进行搜山。可实际上根本无济于事,左良玉听不听命令只是一种未知。

左良玉部相对于流民军队来说还有些战斗力,但他的军队军纪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而且,左良玉这个人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让他的士兵进行搜山,没有利益,他绝对不会执行。全力的追击和截击流民大军,会使流民大军和他亡命对抗,他的军队会产生巨大的伤亡,这种不符合自己本身利益的战斗,左良玉肯定不会进行。

而张国维现在也在紧急的募兵,他的防线太广阔了,这造成了兵力的严重分散,兵力远远不够,而翁之琪的来援正是雪中送碳。

副总兵张载赓和镇江副将程龙现在驻防安庆,刚刚被张国维提升为游击将军的陈于王现在留守太湖;苏州副将潘可大,陈于王的弟弟太湖营都司陈国计现在驻守在潜山;苏州副将许自强现在则在宿松驻防,江浦守备蒋若来现在就驻留在江浦。

简单的介绍分析军情,张国维也知道翁之琪连日的行军肯定已经疲惫,决定还是让他回去休息:

“元倩回去休息吧!估计在傍晚监军使史大人就会回来,他现在正在桐城往回赶,你的军队我会为你安排好,记得晚上在我这里吃饭!”

“伯父!这次的监军使可是史可法,史大人?”

“是的!正是史宪之史大人!”

“好!那之琪就先回去休息,晚上再来拜会!”

连日的乘船确实已经有些累了,翁之琪对这个史可法很有些兴趣,他想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