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军情(2 / 3)

加入书签

看这个在历史上留下很高评价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自己驻地的营房中呼呼大睡了几乎一个下午,起身,翁之琪在小厮的伺候下洗了把脸。

翁氏家族在浙东沿海很有名气,是一个很著名的诗书世家,而翁之琪的祖母林氏家族在福建是一个大海商,翁之琪的祖父翁汝进也正是依靠福建林氏的帮助才获得一个参政的官职。而翁之琪的父亲翁信和翁之琪一样在科举方面很没有天赋,几十年来几无寸进,所以一直停留在秀才这个功名上,后来翁信通过关系进入了南京国子监。很不幸的是,仅仅在南京过国子监呆了一年的时间,翁信因为患病只能回到家中休养。

翁之琪的投笔从戎让祖父翁汝进很恼火,但对于这个嫡长孙他也没有办法,因为,翁之琪的祖母林氏对这个孙子向来异常宠爱。当翁之琪自作主张的偷偷考取了武举后,老太太林氏虽然心中也有些不满意,但她对孙子的回护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翁汝进也只能无奈的选择了妥协。

在就任舟山守备之后,翁之琪受到了福建泉州林氏的鼎力支持,他的表叔林韦良立刻给他提供了两百名家丁,并支援了五艘中型福船。谁也不知道林韦良给翁之琪提供了多少银子,第二年,也就是崇祯八年,年轻的翁之琪火箭般的升任舟山游击,而林韦良也得到了回报,他在舟山的石浦拥有了一个良港。

正是石浦港,它给翁之琪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来自福建方向的海船不断地停靠在这个港口,并通过甬江把无数的各种货物运抵宁波,并分销至杭州,吴淞、苏州一带,而来自这些地方的棉布、丝绸、瓷器、纸张等货物则在回程中被运走。

依靠这个经济来源,翁之琪一直在扩军,他不停地用优厚的待遇招募沿海一带的年轻人来舟山从军,这次来安庆的八千士兵也正是翁之琪这两年来的成果。

来到张国维的客厅门前,翁之琪一眼就看到张国维正在与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黑瘦中年人在对坐攀谈。

看到翁之琪,张国维满面微笑的起身:“宪之兄,我们的武科状元来了!”

黑瘦的中年人迅速起身,一身肥大的团领官服包裹着他瘦小的身躯,显得一身官服异常肥大。史可法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苍老,面上皱纹很多,胡须稀疏,一双眼睛却很有神采。

“属下舟山游击翁之琪见过史大人!”翁之琪郑重的向前两步,深深一个揖礼:

“元倩无需多礼!万林兄与本官在南京国子监曾有同窗之谊,这私下的称呼还是应以叔侄相称!”

寒暄之后,张国维招呼下人备饭。

以张国维和史可法的身份,今天的晚饭并不算丰盛,仅仅几个普通的菜,甚至没有酒。两个人都在身作则,这也符合两个人的一贯作风,奢侈显然与这两个人无缘。

史可法是安驰道巡抚御史,也是这次守御江防的监军使,因一向官风严谨,所以,史可法与一向以敢于任事著称的张国维相交莫逆。

既然都有深厚的私人关系,饭后,翁之琪也就不再客气,他直接开始询问史可法现在的军事情况。

据史可法得来的消息,张献忠等流民大军攻皖不克,又在江浦与六合遭受阻击,现在已向庐江的西向移动,左良玉部和总兵马爌、刘良佐部已经在进行追击。

流贼大军的走向与张国维的判断没有大的出入,结果一定是流贼大军涌向桐城、安庆、潜山、太湖,然后是宿松,这是一个共识。左良玉等部虽然可以击败流贼大军,可是流贼大军过于庞大,他们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些流民军队。

流动作战是流贼大军的一贯作风,他们需要给养,需要突破口,张国维的这个防线对于流民大军来说,是必定要攻击的目标,而这道防线现在异常的脆弱。

长江沿线除了中都凤阳,其实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为了江南不受到流民大军的攻击,张国维在各处调兵在所难免。而翁之琪的八千大军来的是如此及时,他们是支援长江沿线各部最大的一股军事力量,而且是张国维绝对可以信任的一支军队。他们的出现终于使张国维有了些底气,防御长江沿线的兵力终于得到了一些有效的补充。

三个人反复商议,翁之琪的八千舟山士兵去哪里增援最合适。桐城距离江防有些远,张国维不同意翁之琪前去桐城,他建议翁之琪驻军安庆或者是潜山,而史可法也持同样的意见。

不能分兵,这是翁之琪的一个作战先决条件,因为他这八千士兵是火器与冷兵器参半的军队,而他的火器部队需要大量的辅兵,而且翁之琪没有火炮,如果分兵,那将大大降低他的军队战斗力。

只要和流民大军进行作战,就可以检验这些士兵的战斗力,潜山显然是一个首选。

翁之琪稍加思索,随即开口道:“潜山是安庆的屏护,小侄愿率军驻守在潜山,一旦桐城有警,小侄还可以率军增援。”

崇祯十年二月二十日,休整完毕,补充足给养之后的浙江舟山八千士卒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火速入驻潜山。在临行之前,翁之琪的一千余名水营士兵被张国维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