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王进的营养餐(1 / 2)

加入书签

第十二章

不过拳法练劲本来就是功夫中最核心的部分,单凭实战中感悟就想悟出其中真谛,显然也不是那么现实的,王进无计可施之下,这才想起从基础入手。

“七步三战”的架子是永春白鹤拳入门的第一个套路动作,手法步法简单明了,朴实无华,加上“十三步摇”和“十三太保”就是白鹤拳的“母拳”。有点像是形意拳里的“三体式”,一切后续变化皆是从此而出。

拳谚有云“学拳三战起,三战练到死”,这也充分说明了“七步三战”在白鹤拳中的重要性。

此时王进一摆开架子,立刻头顶项稳、拔背松肩、活腰松胯、提裆吊肚,稳稳的将三战身法的精要站了出来。

随后,进三步,退三步,收势一步,王进扭腰摆胯,沿子午中线变化,以中盘马为桩,协调上半身动作,双手推动时摇身俊胛,掌指弹动,带得脚下脚趾好似点金落地,步法稳固如山,同时呼吸吞吐,整个人看起来就好似一头仙鹤抖弹双翅向前迈步。

华灯初上,窗外的街区路灯已经不知不觉亮起了好几个小时,王进练了不知多少遍三战的架子,前后行进,一趟七步,已经有些心得,明白了一些白鹤拳中“吞吐浮沉,刚柔缓急”的妙处所在。再出手时,脚下便已经是不再单纯的模仿鹤拳的身法动作,两手交替劈出时不见阻碍,肩膀抖动一路传递到指节,霍的一发力,顿时打得空气啪啪作响。

时间一长,口鼻间竟也不由自主的发出了如同鹤鸣一般的啾声。

再打了十几分钟后,只觉得腰身两胯越来越热,似乎小腹中有一团热气涌动,举手投足便带的身子飞快来去,手脚似乎被附上了一股大力,四肢关节越发显得灵活轻快。

如此显见已经是得了其中三味,王进对于节力寸劲的打法也渐入佳境。顿时叫他心头畅快,张口就是一声长啸,声音清亮入耳,真好似鹤鸣九天,飘飘渺渺,余音绕梁。

转回身正好看到靠墙一侧的金属测力器,这东西通体都是纯钢制造,立地高有一米八,几乎和他持平,外面还包了一层厚厚的橡胶,有胳膊有腿,看起来就像是个精简了的人体模型。最上面标了指针和刻度,每受到一次重击都会即时显示出力量的大小。

当下他心思一动,脚下啪啪啪啪接连几个垫步,中盘马往下一伏身,脚底五指抠地,腰身往上耸动,肩头用力,手腕抖动好似鹤翅,啪的一掌便拍在了假人的胸口上。

眼见着外层橡胶轻轻往里一凹,好像受力并不算大,但紧跟着啪的一声脆响,整个金属测力器轰然而动,王进手掌拍击处,里层的十六条弹簧钢片几乎同时向下猛地一陷,假人胸口处顿时露出一个拳坑,震得地面都晃了一下。

“果然是有点意思了,不过寸劲的发力技巧显然还是有点生疏……。”随便看了一眼上面指针指向的刻度,王进停下手脚,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儿,又虚空打了两拳,这才微微点了点头。

这个测力器本来是重量级拳击手专用的测力设备,和市面上见到的大不一样,不但自重是加了料的,就是内部的弹簧钢也是特种合金制造,受力上限远超过一般人的击打极限。像刚才这一掌的力量,以前他也能轻松打出来,而且力道比这还要大的多得多,但他练的拳整合周身,敛于一线,之所以能打出如同刀劈斧剁一般的可怕效果,除了力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速度。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力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也就是说相同质量下速度越快,力量越大。把这种理论换算到武术中去,虽然未必就能解释得了所有的发力原理,但大体上的东西却还是差不多的。

王进的力量来自于全身上下形成的一股合力,再加上速度惊人,是以随手一击便动若雷霆霹雳一般,要是存心想要杀人,打在人身上就足以让对手四分五裂。这样的拳自然是无坚不摧的,可现在他用的是永春白鹤拳的寸劲发力,出手的速度并不算快,而且猝然一击之下,掌指间的变化距离也只在方寸之间,能达到这种效果已经是让他十分满意了。

不过,近距离发力时,出手全靠节力,真要打人时却又和刚才演练时有很大的不同,至少那种腰胯沉浮,丹田发力时,浑身熏熏然,仿佛带的浑身都一轻的感觉已经微乎其微了。

感觉击打测力器时,身体上下力量很难呼应自如,节力重心在体内起伏不定,难以如臂使指,操纵自如。

当下力量传递时也难免有些艰深晦涩起来,究其原因这便是练法和打法之间的不同。中国武术中的练法是长功夫增气力的,功夫练得再好,不会打人也是白费,而打法则是直接针对实战,举手不留情,出手就伤人。这里面的门道极深,如果不是有明白人时时提点,光是这种练和打之间的转换,就足以叫人伤透了脑筋。

不过,王进当然不在此列,他的实战经验委实是丰富之极,只要是掌握了练法的诀窍,用来打人根本也不必遵循旁人指点。只是在这之前,他还是要有一个熟悉和精通的过程,一拳一拳,不住的体会其中发力时的感觉,查遗补缺,反复印证,非要打到自己满意为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