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晕倒(1 / 2)
陶然给于氏回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字字句句都是叮嘱母亲注意身体,不用担心家里,就仿佛母女俩从来不曾生分过。
只是不知出于倔强,还是有旁的思量,陶然从头到尾也不曾提过一个字、说她从来不曾埋怨过母亲,更没提她谅解母亲与否。
于氏派去京城又回来的妈妈将信递给她,她看罢之后便有些恼怒。
这陶姐儿还真是倔,越抬举她越上脸!她就差弯腰站在京城苏府后院儿里、跟陶姐儿道歉了,那孩子还想怎么着?
“老夫人叫老奴告诉太太一声,说是今年秋天六少爷就满七岁了,她打算将六少爷从后宅挪到前院住去。”那妈妈低声回禀给于氏知道。
“老奴打探了一圈,都说是六姑娘给老夫人出的这主意,老奴瞧着六姑娘定是怕六少爷在那马氏的偏院住久了,只跟他生母亲近,将来反而不听太太这个嫡母的话。”
“再说您年底就要分娩了,等明年开春带着小少爷回京,庶子大嫡子那么多也实在不像样儿,还不如叫六少爷搬到前头去,倒是更好摆弄。”
于氏面上的怒容顿时变成喜色——就连派去京城的妈妈回来都这么说,敢情陶姐儿还真是个小福星、并不是什么丧门星呢?!儿子还没出生,陶姐儿这个做姐姐的就已经开始替小兄弟蹚道了?
可这丫头的回信又是怎么回事?她那般央求老爷替她写信道歉,那丫头怎么就死活不松口?
又拉着那妈妈问了些话,于氏便打发人下去洗尘休息,等得身边再没旁人了,樊妈妈倒是替于氏解了惑:“我倒觉得太太您多虑了,如果六姑娘从来都没埋怨过您,还说什么谅解不谅解的?”
“六姑娘若是跟您讲,娘,我原谅你了,岂不是说她过去恨过您?六姑娘可是个懂事的孩子,怕是从来就不曾觉得您做得有什么不对,否则她三番五次的帮您做什么?索性靠着老夫人这棵大树不是一样乘凉?”
于氏轻轻点头:“你说的倒是有道理……可是这孩子也实在太倔了些,我每次差人回京送东西,嫣姐儿都知道写封信来千恩万谢的,陶姐儿这孩子却一个字不提,就好像我给她金山银山她都不看在眼里。”
樊妈妈偷偷撇嘴。都是亲母女,千恩万谢的做什么?也就三姑娘那种眼皮子浅的,就知道盯着太太这么一点私房,能划拉点儿便划拉点儿,每次都美滋滋的好像占了多大便宜。
只是这话却不能跟太太讲,太太和六姑娘之间的关系才稍微缓和些,三姑娘在太太心中还是比六姑娘的分量重多了,她总替六姑娘说话的同时又说三姑娘不好,再叫太太以为她被六姑娘收买了可不美。
这时的陶然却正与安然几个急匆匆离了提香馆,只差飞起来、快些飞到松龄堂去——翠娥来报信,说是老夫人突然晕倒了,薛先生立刻给她们放了学。
“祖母是好端端的就晕了,还是……”翠娥来时只说老夫人不大好,却不曾说缘故,熙然一路走得微喘,却也不忘沉声询问。
翠娥用手中的帕子拭了拭额角的汗珠,深吸了几口气才回道:“是齐国公府来了个妈妈报信,说是齐国公在西北边境巡视时遇上了突袭,好在遭遇的只是对方的散兵游勇,齐国公的亲兵们分出一批去追击,另一批便速速将他老人家送回营房。”
“因搭救及时,性命并无大碍……只是西北边境药材匮乏,叫亲兵们护送回京城吧路上又太过遥远颠簸,如今就连齐国公夫人也没拿定主意呢。”
熙然与安然几个顿时倒吸一口冷气。要知道大舅祖父今年都六十多岁了,不论伤势轻重,也都是要命的事儿啊,也不怪祖母听到消息就昏倒了!
“那为何不差几匹快马速速往西北送医送药去?等在西北将养得差不离儿了再回来?”陶然却是不曾太过惊讶,只是低声问翠娥道。
只因为她知道,大舅祖父若不是受了这么一次伤,也不会得了圣上的允诺卸甲归田,那所谓的伤势实际论起来也不算多严重……至少不会要了命。
只是上一世在这个消息传来时,祖母是否也晕厥了,她却回忆不起来。因此也不待翠娥回话,她又匆匆问起可曾差人去请太医,松龄堂里常备的药丸可曾给祖母喂下,听翠娥回答说吃了苏合香丸后、老夫人已经醒过来了,她这才松了一口气。
虽是如此,众人还是加快了脚步,急急奔着松龄堂去了。进了老夫人的内室,见她只是有些虚弱无力,几人这才真正放了心,稍倾太医也就来了,众姐妹忙退出正房,回避到了陶然的东厢房。
“你们祖母这几日身子不好,太医说得卧床静养几天,你们都跟先生请假来侍疾吧。”太医走了后,早就闻讯赶回内院来的大老爷便将几位姑娘叫进正房东次间,亲自嘱咐道。
大太太要管家,两个年轻媳妇、大奶奶和二奶奶又都要带孩子,真正能指望上的也就是松龄堂一群下人和这几个姑娘了。
熙然眉梢一动,想到自己的亲事已经定了,上午的课业学不学都不当紧了,就想提议叫妹妹们该上课还去上课,祖母这里自有她照应;可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