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10清明时节(1 / 2)
若要写出中学的数理化课程,至少需要一千张纸。但郭三另有办法,那些太过简单的、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内容,均不在默写的范围;更有一些没用的“政治”、“英语”,压根就不用考虑。如此看来,只需要五百页纸,便能记录中学的知识了。
当天夜晚,郭三躺在被窝中,重新整理了思路。接下来她要默写后世的知识,并将其装订成册。
第二天正是清明节。郭三还未起床,便听王大娘在门外说道:“我要带郭三去上坟,祭祖的事我就不管了。”又听王六曲说道:“你何曾管过祭祖之事?”王大娘道:“每年清明、重阳的祭品,不都是我准备的么?”王六曲争辩道:“那也是我赚的银子,否则你哪来的钱?”
郭三暗自好笑,心想他二人年过四旬,竟然还为这等小事绊嘴,像两个孩子似的。如此想着,已穿好了衣服。
早餐过后,王大娘提了一只篮子,站在门口说道:“郭三,去为你娘上坟。”郭三应了一声,走出屋门接过篮子,只见篮中放了几叠纸钱,又有烧肉、白酒、馒头等物,想必就是上坟用的“祭品”了。
这时花九九正在屋内洗衣服,听说要去上坟,忙道:“郭三,我陪你去!”陆单道:“我也去!”郭三喜道:“好,大家同去!”提着篮子便要进屋。
王大娘拦在郭三身前,急道:“不可进屋!”郭三闻言一怔。王大娘道:“纸钱进了屋子,就不能烧了。”郭三奇道:“这是为何?”王大娘道:“纸钱进屋后,会沾上阳气。鬼害怕阳气,就不敢来取钱了。”郭三吓了一跳,问:“哪来的鬼?”王大娘道:“人死之后,就变成鬼了。”郭三呆在门口,半晌做声不得。
一行人出了院门,沿着小路行走。时值三月,南河镇虽然地处北方,但春天已然来临。田野间清风和煦,嫩柳逐烟。郭三心情大好。她来到宋朝之后,从未有过今日这般轻松,眼睛不由得四下乱瞅,又与春游时的景象做了一番对比,却发觉后世的景色再美,也胜不过眼前这恬淡轻怡的意境,更没有如此清澈的蓝天。
宋朝妈妈的坟墓就在两里之外的小树林边。郭三按着王大娘的吩咐,取出一叠纸钱,在坟头压了几张,又在旁边的杂草枝上挂了少许。常言道“烧钱挂纸”,就是将一部分纸钱挂在坟边,另一部分烧掉,意思是说,坟里的人虽然死了,但还有人在怀念她。
郭三跪在坟边,心想:“我在这里给宋朝妈妈烧纸,我妈会不会也正在给我烧纸?但我分明没有死,她烧的钱我能取到么?”
王大娘轻声道:“郭三,赶快烧纸吧,过了正午就烧不成了。”郭三奇道:“为甚过了正午就烧不成了?”不待王大娘回答,自己便已明白过来:”啊,还是因为阳气太重!”
陆单与花九九站在不远处,对着一棵柳树指手划脚。这两位小姑娘天真烂漫,活泼可爱,郭三对她们喜欢之极,相处久了,倒也不觉得孤单无助。此时她跪在坟前,心想:“我来到九百年前的宋朝,真正的郭三去了哪里?会不会去了九百年后,进入‘欧阳枫’的身体?如果真是这样,她会打电话、上网么?唉,妈妈那么有耐心,一定会教她的。。。。。。只要她待妈妈好,我也就放心了。”如此想着,心中稍觉宽慰,举起双手细细端详,轻抚耳畔的秀发,又想:“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没有宋朝的妈妈,也就没有现在的我,给她上坟是应该的。”
这时忽有微雨洒落。王大娘匆匆收拾了篮子。四人离开坟头,在细雨中缓行,快到安养院的门口时,只见路边撑着一把大伞,伞下有一小车,车旁站着一名男子。这男子中等身材,头戴一顶毡帽,身穿一件灰色长衣,年约四十余岁,只听他叫道:“卖糖人喽。”正是云南的口音。
宋朝虽然富庶,交通却是不便,许多人从未离开过家乡,自然也听不懂外乡话了。郭三有所不同,在她工作的地方,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时常能听到一些地方话,再加之铺天盖地的电视娱乐节目,很容易就学会了各地的方言。此时郭三只听那男子说了一句话,便知他来自云南。
王大娘皱眉道:“谁也不准买糖人。”心想:“这人是从哪来的?我得问一问六曲,看他究竟是谁。”
陆单噘着小嘴说道:“王大娘,我们就是想买,也没有钱啊。”花九九道:“王淡有三个铜板。”陆单奇道:”王淡哪来的铜板?”花九九道:“在路上捡的。”王大娘笑道:“王淡在骗你呢。”花九九摇头道:“王淡才不会骗人呢。对吧,郭三?”郭三甚是为难,犹豫片刻,还是讲了实话:“王淡。。。。。。或许在骗人呢。他若捡一枚铜板倒有可能,但同时捡到三枚,就有些奇怪了。”王大娘微微一惊,心想:“这小丫头心思缜密,竟然一语道破玄机,我怎从没察觉呢?”
郭三说出那话之后,眼光始终未王大娘,此时看她目露疑惑,忙又道:“我认识一个男孩子,他也是这么撒谎的。”王大娘恍然大悟,原来这丫头经历过同样的事情。
当日夜晚,三位小姑娘躺在床上聊天。花九九道:“听王大叔说,夏姐姐要来安养院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