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谎话连篇(1 / 2)

加入书签

那男子的发式和宋人无异,只是衣装稍有不同。郭三小心翼翼地凑上前,问道:“你,还好么?”那男子并未睁开眼,只是眼珠转了一转,低低“嗯”了一声。郭三大着胆子,又向前靠近几步,看那箭的位置,似乎从右侧后背插入,深入体内两寸有余,或许伤到了肺部。她心想:“这人已经昏迷了,若不是被我发现,定会死在树林中。我昨天刚拔了两支箭,似乎拔箭也没甚难的。”静心思索一阵,转身向山洞走去。

这时唐仁仍在昏睡。郭三悄悄进入洞中,摸了摸唐仁的额头,似乎并未发烧,微觉放心,翻开唐仁的包袱,找到药瓶和匕首,再次回到树林。

那男子背靠大树,一动不动。郭三在地上铺了布条,走到那男子的身后,将他推倒俯卧,说道:“你忍着些,我要拔箭了。”那男子一声不响,显然又昏了过去。

郭三取出匕首,割破那男子的衣服,在伤口处压了几块碎布,以防鲜血溅出,随后双手抓着箭杆,用力一拔,便将整支箭拔了出来。那男子痛得大叫一声,肩膀猛地抽动,终于清醒过来。郭三喝道:“别动!我要包扎伤口了!”那男子闷哼了一声,便爬着一动不动,任由郭三在伤口处涂了药,随后包扎起来。

郭三扶那男子坐起,让他背靠大树休息,问道:“你是谁?怎会受了箭伤?”那男子看着郭三,嘴唇微动,却说不出话来。郭三取出水袋,喂他喝了些水,心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昨天救了唐大叔,今天又救了这人,岂非连盖两座宝塔?”

那男子喝了些水,气色有所好转。郭三指着西边的小山,说道:“不远处有一个山洞,我带你进洞休息吧。”心想:“这人受了伤,倒也没甚可怕的,不如先让他养伤。”那男子犹豫一阵,缓缓点了点头。郭三走到他的身旁,费了老大的劲,终于扶他站了起来,向山洞艰难行去。

沿途只要遇到树木,那男子便会停下来,扶着树干休息。郭三见他脸色惨白,汗珠顺着脸颊滚滚而下,显然在强忍着剧痛,生怕他支撑不住,压在自己的身上。好在那男子并未跌倒,只是累得气喘吁吁。二人跌跌撞撞地走到山洞口。那男子扶着洞壁,大口地喘着粗气。郭三道:“你先等着,我去收拾一下。”

这时洞中有人问道:“郭三,是谁来了?”正是唐仁的声音。郭三进洞一看,只见唐仁躺在草垛上,已然醒了过来,双眼不住地瞧向洞外,满脸的紧张。郭三悄声道:“是昨天的那位白衣人,原来他还没死。”当即讲了救人的过程。唐仁“哦”了一声,不再说话,翻身面对墙壁,再次昏睡过去。

郭三取了些干草,堆在山洞的另一侧,扶那男子进入洞中。那男子见地上躺了一人,微微一惊,脚步停了下来。郭三道:“这是我家大叔,正巧路过这里。”她素来诚实正直,从不虚伪造作,但这几天谎话连篇,不仅骗了这白衣男子,更是骗了吴能和王大娘。然而这又是无可奈何之举,倘若她像以前那样诚实,便无法隐瞒自己的身世,许多经历要是说出来,恐怕谁也不会相信。她方才救了这男子,其实心里害怕之极,万一这人是个坏蛋,又或契丹派来的细作,岂不误了国家大事?可她又无法见死不救,权衡之下,也只能撒谎了。

那男子踉踉跄跄地走到干草堆旁,双膝一软,倒在了草铺上。郭三取出面饼,切成几十小块,喂入那男子的口中。

那男子吃了面饼之后,精神稍有好转。郭三取了一块布条,浸过清水,为那男子擦洗脸上的灰土,之后再看他的容貌,见他年约十八、九岁,生得直鼻似描,剑眉若画,目光沉稳,透出北方男儿特有的豪情。郭三看得一呆,结结巴巴地问道:“你……是谁?”那男子看了看唐仁,欲言又止。郭三道:“原来你没名字,那就不用说啦。”那男子道:“我叫‘叶连’。”郭三心想:“哼!肯定又是个假名字。”却装作恍然大悟状,说道:“啊,原来是叶大哥,你怎么受了伤?”叶连道:“我是一个读书人,昨天在树林中诵读《孟子》,也不知从哪飞来一支箭,就射中了我的后背。”郭三问道:“那本《孟子》呢?”叶连呆了一呆,答道:“也不知丢哪里了。”

郭三听他满口胡说,心中颇为不快,暗想:“我费了老大的劲,才把你救了回来,你却对我没一句真话。”忽又转念:“唉,我不也在骗他么?大家骗来骗去,谁也没有吃亏。”于是不再发问,心里暗自打定主意,再观察几日,倘若情形稍有不对,便将此事告诉吴能。

中午时分,郭三回到安养院。众孩童围在桌前吃午饭。王大娘道:“夏姑娘回扬州了。从明天起,绿竹会给大家教琴。”花九九喜道:“啊,太好了,又能学琴了!”陆单道:“绿竹姐和夏姐姐相比,谁的琴技更好?”花九九道:“当然是夏姐姐了。”陆单道:“那可不一定。绿竹姐会弹《太湖三音》,夏姐姐就不会。”

午饭过后,两位小姑娘仍在争论“琴技”之事。郭三出了房门,听到隔壁院子传来一阵锯木声,却是王知木正在修建“摆钟工厂”。

木化香提着一大壶茶水,站在房门口,招手道:“郭三,我又做了一个大齿轮,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