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惊逢变故(1 / 2)

加入书签

郭三大吃一惊,心想刑捕头找到了山洞,唐仁和叶连必定被抓走了。她向后退了几步,正要转身逃跑,忽又转念:“我只是一个小孩子,并没触犯任何律法,为甚么要逃?”

近两月间,郭三有了一个习惯,每当她犯甚么错误时,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理所当然要被原谅,不过等她真正遇事时,便忘了自己的“孩子”身份,反倒和成年人暗较心计。这时山洞被人发现,郭三难免会有些慌张,但只过了片刻,便又静下心来,暗想:“我就当出来玩耍,刚巧路过山洞。”也不管这谎言是否合理,自己便先信了。

其实,撒谎是一门极深的学问,那些军中的细作、暗探,学的第一件事便是撒谎。然而对于小孩子来说,撒谎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孩子不善掩饰表情,谎话往往自相矛盾,只要被人套问几句,很快就会露出破绽。郭三屡次撒谎成功,并非她说谎的技术高明,而是有“八岁小女孩”的身份做掩护。倘若换作是绿竹,谎话的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郭三正想着如何撒谎,忽听有人说道:“刑捕头,可有甚么发现?”刑捕头道:“只有一个山洞,洞里铺了些干草,应当有人住过。”小七道:“奇怪的是,山洞被人清扫过,连半只脚印也找不到。”刑捕头道:“在山洞的北侧,有一片杂乱的脚印,像是打斗的痕迹。”郭三听到几人的谈话,似乎唐、叶二人并不在洞中,略微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有些纳闷:“唐大叔和叶大哥受了重伤,他们能去哪呢?”

正在这时,远处有人惊叫道:“快来人!胡都头遇害了!”刑捕头喝了一声:“走!”只听“蹬蹬”的一阵脚步声,几人迅速向北奔去。郭三吓了一大跳,心想:“‘遇害’是甚么意思?莫非……”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拔腿就往安养院跑去。眼看就要跑出树林,忽听到一阵喧闹声,探头一望,只见数十人沿路走来,均为南河镇的村民。

郭三躲在树丛中,双腿不住地发抖,隐隐听得一人说道:“今日凌晨,我在南河边修船时,听到了打斗声,没想到胡都头被害了。”另一人道:“或许是西夏人干的!”众人七嘴八舌,均在说着胡都头“遇害”之事:“西夏人无耻之极,竟敢在大宋境内杀人。”“不一定是西夏人,或许是契丹人。”“唉,胡都头这一走,他的两个孩子可怎么办?”“不如大家凑一些钱,给胡夫人送去吧。”“这倒不必。胡都头国为捐躯,官府自会照料其家人。”郭三微一犹豫,转身出了树林,偷偷地跟在众人身后,心想:“还是去看个究竟吧,或许胡都头只受了些轻伤呢?”

这时河岸边聚了几十号人。数位士兵站成一列,伸手拦住观望者,示意不可再往前行。刑捕头和几名捕快蹲在河边,正在低声说话。突然间,一位村民指着河岸,惊叫道:“快看,那不是唐仁么?”郭三顺着他的手势一瞧,果然见岸边躺了一人,身穿淡灰色长衫,右腿上绑了一条绷带,看样子正是唐仁,此时他浑身血迹,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也不知是死是活。

刑捕头走上前来,挥手道:“大家都散去吧。”有人问道:“胡都头的伤势如何?”刑捕头叹了一声,道:“胡都头被人刺了四刀,以身殉职了。”众人齐声惊呼。另有人问:“岸边那人是唐仁么?他怎会在这?”刑捕头道:“唐仁碰巧路过,也被歹人害死了。大家先回去吧。官府查证之后,自会发出告示。”众人议论纷纷,只是留在原处,说甚么也不肯散去。

郭三躲在人群中,听到唐仁遇害,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刑捕头微微一惊,分开人群,指着郭三问道:“这小丫头怎会在这?谁带来的?”众村民均不做声。过了片刻,有人说道:“她是安养院的郭三。”

刑捕头四下望了几眼,大声问道:“这里有没有安养院的人?”过了半晌,始终无人应答。刑捕头皱了皱眉头,转身叫道:“小七,送这孩子回去!”小七应了一声,来到郭三身边,说道:“郭三,走吧。”郭三哭着问道:“唐大叔死了么?”小七默不作声,只是拉着郭三,想将她带离河岸。郭三奋力挣脱小七的手,哭道:“我要去看唐大叔和胡都头!”小七犹豫不决,转身看着刑捕头。刑捕头挥了挥手,道:“让她看吧。”说着使了个眼色。小七会意,将郭三抱了起来,走到岸边数丈之处,停下了脚步。

郭三擦了一把眼泪,转过头来,见岸边躺着两人。左侧那人身穿官装,体态微胖,胸前染了一大片鲜血,正是府谷县的胡都头。右侧那人身穿灰色长衫,右腿和左肩上绑着绷带,不是唐仁又是谁?郭三只看了一眼,忍不住又放声大哭。小七抱着郭三,往安养院方向走去。郭三伏在他的肩头,哭了一阵,突然想起一事,叶连究竟去哪了?

小七听郭三止住了哭声,问道:“郭三,你还好么?”郭三道:“不好!”心中念头急转:“昨天我离开时,叶大哥已不再发烧,也能站起走路,莫非他杀了胡都头和唐大叔?没错!叶大哥是西夏细作,他装作受了重伤,白天躲在山洞中,夜晚出去打探情报。昨晚他再次外出时,碰巧被胡都头发现了。胡都头身材肥胖,自然不是叶大哥的对手,于是唐大叔赶来帮忙。可惜叶大哥的武功实在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