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负债累累(2 / 2)
此时各种工具早已备齐,就等着铜材下料了,只可惜王知木身无分文,再也没有多余的银钱。木化香急得吃不下饭,整日唉声叹气,却是无计可施。郭三暗自盘算:“资金短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如再制作几台木摆钟,廉价卖到府谷县城,换些银两应急吧。”正要将这想法讲于王知木,谁知事情又有了转机。
这一日下午,吴能给众孩童讲完课后,与王大娘坐在学堂中说话。过了片刻,又有一人进入学堂。郭三见这人约三十余岁,头戴一顶文士帽,像个商人的模样,不知他前来所谓何事,心想:“既然吴学究不让我听,那便是秘密了,我可不能错过。”凑到窗前,正要听个究竟,忽听吴能叫道:“郭三,你也进来吧。”郭三微微一惊,依言进入学堂,坐在自己的课桌前,心中极是纳闷,不知吴能唤她到底何事。
王大娘起身道:“郭三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缘分,真是谢谢吴学究了。”吴能笑道:“王大娘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其实最应当感谢的是这位孙掌柜。”说着一指那商人。那人抱拳笑道:“见过王大娘。在下名叫孙三丁,在府谷县城开了一家书铺。”
几人寒暄一阵,王大娘起身离开。吴能取出一叠纸,放到郭三的面前,说道:“郭三,这两天别出去玩了,再写三十首唐诗吧。”郭三道:“我每天都在写,从未中断过。”吴能道:“这次有些不同,你必须认真书写,不能出半点差错。”郭三奇道:“这是为何?不就是练习书法么?”
孙三丁插话道:“郭三姑娘写得一手好字,在下早有耳闻,今日有缘相见,还请姑娘展示一二。”郭三听得一怔,抬头看着吴能。吴能缓缓点头,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孙掌柜所言没错,确实该亲眼看到郭三写字。”对郭三道:“你就写一首《登鹳雀楼》吧。”
郭三大惑不解,但听吴能如此说来,只得应了。这首《登鹳雀楼》》,她初练书法时便曾写过,至今已写了不下二十篇,可谓得心应手,落笔即成。她定了定神,长吸一口气,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提起笔来,认真写了整首诗。
孙三丁站在郭三身后,见她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写出的字舒展劲挺,全然不像出自八岁女童之手,心中大震。
郭三写完整首诗后,将毛笔搁在架上,抬头看着吴能。吴能微微一笑,对孙三丁道:“孙掌柜,如何?”孙三丁早已惊得呆了,半晌回过神来,口中啧啧称奇,片刻之后,又手舞足蹈,似乎郭三能写出此诗,与他有莫大的好处。郭三暗自惊讶,心想:“莫非孙掌柜是个书法家?吴学究请他教我写字,他见我是个天才,便激动得不知所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