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再见袁绍(1 / 2)
“咦!”
马腾刚刚跟在蔡邕身后步入太学讲堂,就与袁绍对上眼,双双惊呼出声。
袁家四世三公,可谓是大汉名副其实的豪门世家,对袁绍能自由出入太学讲堂,马腾并不感到惊奇。他的惊呼,只是没想到袁绍也会来此,显是与他一样,来看蔡邕书碑的。
袁绍见马腾衣着普通,出语粗俗,压根就没想到他也能来此地,还是跟在蔡邕之后。一时之间,他有些闹不清楚马腾与蔡邕之间到底是何关系。至于跟在蔡邕身后的神医华佗,虽然名声日隆,但在袁绍眼里,医者本就是贱业,名声再响,那又能如何。
是以虽然袁绍早就见过华佗,表面上客客气气,但神情间却不大看得起。
在袁绍身后,还跟着六人,个个衣着鲜丽,丰神俊朗,气质不凡。
“哦,本初可是识得马贤侄?”
袁绍哈哈一笑,对蔡邕拱手道:“蔡翁言笑了。绍只是方才在石碑前见到这位仁兄而已,当时见他如痴如醉,忍不住出言相询,不曾想这位仁兄不解圣人微言大义,独对蔡翁之字大加赞赏。”
在袁绍身后的众人,闻言无不面露微笑,更有两人微微摇头,似是对马腾之举颇觉好笑,独有站在最后的矮个子微微皱眉。
蔡邕何等聪慧之人,一听袁绍这等似是大褒之语,即知他话中对自己这句无心之语有些耿耿于怀,内中深意,自是说马腾这等粗鄙之人,他袁绍怎会认得。
蔡邕内心暗自叹息,一直以来,他对这位老袁家出类拔萃的后辈极为赏识,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恐怕就是他待人有些太过倨傲了。虽说恃才倨傲的人蔡邕见多了,但像袁绍这样屡屡为此而耿耿于怀的,还是并不多见。
“原来兄台即是鼎鼎大名的袁大公子,在下陇西马腾,粗鄙之人,刚才见面而不识,真是罪过罪过。”
马腾丝毫不以为意,也没有丝毫露怯,坦然上前,对着袁绍拱手笑道。
“嗯?”
蔡邕心里暗自惊奇,大凡世人,多忌讳被人称作粗鄙之人,今趟马腾竟然如此自称,但又说得如此坦然,丝毫没有因自己粗鄙而生的卑怯之意。
况且自马腾话语中,蔡邕还听出了与袁绍之言的针锋相对之意:你不是自命清高不认识我么,我这个粗鄙之人方才可也不认识你呢。
“哼!”
果然,袁绍脸上愠色一闪而过,只是冷哼一声,旋即转向蔡邕,笑道:“今日小侄不请自来,就是邀同几位至交一同前来观摩蔡翁书碑,蔡翁莫怪小侄不告之罪。”
“无妨,无妨,这几位是。。。?”
“小侄这几位至交俱是早就仰慕蔡翁大名,待小侄为蔡翁一一引荐。”
袁绍自顾自地为蔡邕引荐友人,将马腾和华佗完全晾在一边。华佗游历大汉各州郡,早就见识过无数世态炎凉,兼且为人豁达,醉心医术,对此只是淡然一晒置之;马腾则是早知袁绍是这种倨傲个性,也早知这将成为他将来最大的障碍,有了这等窥破天机一般的先知优势,他除了在心里暗自好笑之外,又如何会将袁绍的轻忽放在眼里。
“世人皆云“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蔡邕一一见过六人之后,回过首来,独对立于何顒之侧的荀爽笑着感慨道,“令尊高名显著于世,邕年少时曾慕名往拜,获益良多,至今仍常静夜思之。”
“蔡翁大才,父兄多有赞誉,今日得见,爽之幸甚。”
“慈明与邕辈分相当,只是邕痴长数岁尔,蔡翁之名,可不敢当啊。”
“正该当如此!”,袁绍哈哈大笑着插话进来,对荀爽道,“绍等本就是晚辈,理当执子侄礼。如非慈明兄坚持平辈论交,绍该当唤慈明兄为世叔才是。”
站在荀爽之旁的,正是他的侄子荀彧,乃是荀爽二哥荀绲之子。叔侄二人可都是以智计闻名于世的谋士,在汉末三国时期,可是大大有名。
第四位是张邈,他年纪看上去比蔡邕小不了多少,不过马腾现在学乖了,知道所见过的市井百姓,实际年龄比看起来要小上不少,而这些名士、达官贵人,实际年龄比看起来却要大上不少。
第五位正是刘表,也是众人中,唯一可与袁绍和蔡邕的相貌相提并论之人。三人身材相差不多,虽说一般的潇洒倜傥,却各有各的神韵风采。
至于最后那位其貌不扬的矮个子,比起马腾来还要矮上半头,但却是令马腾最为震惊的,也让他多看上几眼。如若不是他这个搅局者闯进这方天地,以致没有蝴蝶效应,时空按照史册记载的规轨前行,最终正是他将荀氏叔侄收归帐下,大败袁绍,差点就一统三国。
他正是曹操曹孟德,站在众人之末,连袁绍在引介他时,都只是一带而过,显是即便他位列袁绍好友之列,却也并不大受袁绍待见。
他见马腾不断地看过去,微微转过头,迎上马腾的目光,微微颔首一笑致意。
“时候不早,邕该当动笔了,诸位切莫见笑。”
蔡邕团团拱手,连马腾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