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大伯抗战求学记3(5 / 6)

加入书签

战爆发的消息。1939年秋,日军策划桂南战役,计划侵占中国通往西南大后方的沿海交通线,以封锁中国大后方,阻止中国取道越南运送物资。11月15日,由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及台湾旅团主力在海空军掩护下,从广西钦州湾登陆,两天内占领防城和钦州。

十天后,南宁沦陷。

从南宁到宜山的距离相当于上海到南京。战争消息传到宜山后,二年级的学生开始罢课,敦促学校搬迁。竺可桢在批评学生罢课的同时,立即召开临时校务会议,决定再次迁校,立即筹备。搬迁的目的地正式确定为贵州遵义,竺可桢还派人先期前往遵义,落实校舍。

据大伯赵人龙回忆,浙大有一个同学,他说我出一个灯谜,这个灯谜你们猜猜看,浙江大学,打水浒人名一个,水浒人名。大家不大猜得出,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有的学生猜出来了,就是水浒的人名叫时迁,打一个水浒的人名,鼓上蚤时迁,读过水浒传的人可能知道这个名字,时常在搬迁。

再次迁校让丰子恺面露难色,他的家人分住宜山和思恩两处,最老的是72岁的母亲,最小的是刚一岁的女儿,一大家子逃难,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战争让人别无选择,只在宜山待了半年多的丰子恺只得收拾行囊,准备再次流亡。学校确定搬迁后,丰子恺从校务处领到了100元搬迁补贴。

就在国立浙江大学准备第五次搬迁的同时,由杜聿明任军长的国民党第五军赶到了广西宾阳。日军占领南宁后,开始北犯桂南要塞昆仑关。昆仑关在南宁东北50公里处,从南宁至柳州的公路由此通过,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险要,是桂南进入桂中腹地的必经之路。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

全面抗战之初,因参加游击队炸钱塘江大桥,而离开国立浙江大学的电机系学生刘奎斗,此时已是第五军通信营修理所上尉车辆技士,负责通信营车辆的抢修。1937年11月,刘奎斗参加完炸毁钱塘江大桥的爆破行动后转考陆军机械化学校,7个月后结业,被分配到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陆军第五军。跟随第五军,刘奎斗来到了距离宜山300公里外的昆仑关。12月16日,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正面攻击邕宾公路的日军,意在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其附近的日军防线。昆仑关战役打响。昆仑关战役期间,刘奎斗带领两名技师,奉命去前线抢修一辆抛锚的通信车。途中,刘奎斗驾驶的工程车遭到日机的轰炸扫射,由于及时躲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是工程车的车身被击中两弹。到达前线后,他们及时将故障车拖回修理所维修,顺利完成任务。

据回忆,昆仑关战役打下来之后,因为部队要整编,这个伤亡比较多,要整编。那么刘辉斗呢,就借整编修整的时候,给竺校长写了封信,意思是,能不能,部队要整编,要我回校复学。那么竺校长欣然同意了。那么,在通过正规的复学的考试,刘辉斗也考得比较好,那么就如愿以偿,就是在1940年的3月份就同意他复学。

昆仑关战役打响前,日军已经占领广西宾阳,从宾阳到宜山不到200公里。宾阳沦陷这一天,国立浙江大学的部分师生和竺可桢的孩子第一批离开宜山。

12月13日清晨,宜山的最低气温只有摄氏10度,浙江大学的第一批仪器由水路起运,第一批书籍由两辆汽车起运。26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正式同意浙大迁移贵州。这已是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时期的第五次流亡。丰子恺一家随着流亡的师生也踏上了入黔的道路,但还没有出发就遇到了困难。

据丰一吟回忆:那么我父亲呢就跟另外一个老师一起合起来,就是雇了一辆车,讲好1200块到都匀,那时候1200概念不一样,那么付给他那个司机贪污了,没来,失约了,把100块钱就是自己用了。无奈中,丰子恺只能让四个儿女分别携带行李各自找车,自己去德胜接母亲等六人,并约定一家人在贵州都匀会合。

据丰一吟回忆:那个时候要叫车子,就是说要坐上人去的,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你拿一叠钞票,就这么,那个司机开过来的时候,你就这样扬一扬钞票,有的司机是肯停的。

据回忆,汽车司机那时候也都发大财,因为他是开车运货的,但同时他就搭黄鱼,所谓搭黄鱼呢,搭一个人,你要收多少钱,一搭可能搭四五个,十几个,都有的,当然这个汽车超载很危险的,但是那也不管。所以汽车司机特别有钱。

浙大的师生们匆匆离开宜山前往贵州遵义的时候,昆仑关战役打响,有77名学生没有选择向西入黔的道路,而是向南开赴战斗前线昆仑关。

据回忆,大家心情都很沉迷的,因为老是搬家,老是撤退啊,心情很苦闷的。那么觉得这个情况呢,这个时间还是很好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搬家不是要很长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做点事。

竺可桢亲自授旗给77名国立浙江大学学生组成的战地服务团。随后,77人分两批昆仑关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并组织救护伤员,代士兵写信等戴行均也是这77人之一。

据回忆,戴行均我们在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