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大伯抗战求学记9(2 / 2)

加入书签

得到实验验证。这一时期,王淦昌一直关注着中微子探测的进展。1941年,他想出了探测中微子的办法,但由于双修寺物理实验室的条件实在有限,他没有办法亲自动手探测,便写出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寄往美国《物理评论》杂志,《物理评论》杂志于1942年1月刊出了这篇论文。

在湄潭,王淦昌不仅因为研究中微子而声名鹊起,还因为在研究中微子的同时去乡间放羊,而被湄潭人称为羊倌教授。

到1943年的下半年,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迅速贬值,西南联大所在的昆明,生活费用暴涨103倍。国立浙江大学的教授们住在小城湄潭,比起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日子还算好过些,但家中人口多的教授都要搞些副业,才能糊口。看到数学教授苏步青自己种菜,王淦昌的妻子决定饲养奶羊,以补充家人的营养,放羊的任务交给了王淦昌,他乐此不疲。

据回忆,这事一举两得。一,奶羊产奶能够帮助他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另外,奶羊要吃草,要到处去放牧,他自己就牵着它,在湄潭转来转去。

据回忆,穿了个袍子,牵着个羊,他还欣赏欣赏这个风景,他说挺好,在外面空气也好,所以他也蛮高兴的。

据回忆,有一天嘛就是,天黑了,结果羊回来了,羊自己已经跑回家了,王淦昌没回来,王淦昌没回来,这个王淦昌夫人就老到门口去看看,怎么搞的,很晚了,王淦昌回来了,夫人就问他,羊呢,啊呀,王淦昌想起来,羊还丢在山上,羊还丢在山上,他说他要去找羊,夫人说,羊早回来了,说你在哪呢?然后那天就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时候的交通非常地不方便,通讯也不方便,然后浙大还订了许多国外的、国内的一些学术杂志刊物,这种学术杂志刊物是隔一段时间来一下子,隔一段时间来一下子,来一次就是一堆,来一次就是一堆。那天正好来了一些资料,王淦昌看啊,看啊,看入神了,他也忘了,不光忘记了回家,当然更加就忘了羊了。

在湄潭的十字街头,牵着奶羊的大学教授王淦昌,一边走一边思考物理学的前沿问题,由于没有进行实验的条件,关于中微子的探测方法只能依靠脑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