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磨砺剑锋(1 / 2)
“现在骑兵运动不开,还用不上你们!”看到高天宇等人失望的神情,方翔拍拍他的肩膀宽慰道:“放心,今后建功立业的机会有的是,仗有得你们打的!”
“大人,恕我直言,现在的局面洋兵想进京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想逃回天津,却有很大的机会!大人为何不在洋兵迟疑未决的时候,以‘神炮’连续攻击,将敌军歼灭在铁甲列车和车站之内?大人此举有放虎归山之嫌!”高天宇毫不客气的道。
这么直白的打脸?这小子太不会做人了吧!脸长的像棺材板,说话都带着噎死人的那股味道。
方翔一脸严肃的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我且问你,你觉得大沽口丢失之后,天津还守得住吗?”
高天宇一愣,过了片刻摇头道:“大沽炮台丢失之后,洋兵必源源不断的登陆,天津一线,甘军、武毅军各自为战互不统属,天津难保。”
方翔继续逼问:“如果天津丢了,那北京城呢?”
高天宇倒吸口凉气:“大人认为北京也会丢?北京城内屯兵数万,城池是德国人帮助修建的,武备学堂的德国教官曾经说过,如果想攻破北京城,需要十多万人携带巨型攻城炮,而且起码要三个月持续不断的强攻,才有可能破城!怎么,大人认为北京也会失守?”
方翔咄咄逼人道:“如果我说守北京城的兵,都有不亚于德国军队的素质,这话你敢信吗?”说罢,方翔指指被联军打的头也抬不起来的甘军和义和团:“除了聂军门的武毅军,这里,已经是北中国最能打的军队了!”
“那以大人之见?我等就坐视洋兵进入北京,灭我华夏国祚?”高天宇被方翔描述的景象惊的目瞪口呆。
天津陷落、京师失守,五千年文明毁于一旦,九万里关山瓜分豆剖,四万万生灵涂炭???难道真的是要到了神州陆沉,孔孟恸哭于九泉的时候了?
他最初只是希望请援兵救武备学堂,后来只想对付被困廊坊的西摩尔联军。他从来没想过这么深,没想过一旦天津失守北京沦陷的后果。
“以大人之见,我们该怎么办?”高天宇用希冀的目光看着方翔,此刻他也不由得希望这位钦差大人真的神通广大,能够救救这个风雨飘摇的老中国,挽狂澜于既倒拯大厦于将倾。
“我要活捉这些洋兵,用作将来谈判的本钱!”方翔斩钉截铁的道。
“大人说,洋兵不会瓜分我国?今后还会议和?”高天宇不敢置信,在武备学堂他听过德国教官得意洋洋的讲述,德意志军队又灭某国收某地为殖民地,尤其是听说被德国和俄国瓜分的波兰,当地人走道儿只许路中间,说是怕这些劣等民族偷东西。举国之人,不分贤愚,都被人当贼来防!
亡国之痛,无过于斯!
“能战方能和,咱们在战场上打的越好,将来在谈判桌上失去的东西就越少!”方翔长叹了一口气,有些屈辱的结果即使是他也无法彻底改变。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高天宇反复咀嚼这两句话,庄重的敬礼道:“大人教诲,学生永远铭刻在心!高天宇今后唯大人马首是瞻,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话说的极重,带着决绝的意味!
终于收到一个忠心的小弟了!方翔不禁松了口气,高天宇这种人要么是不说,说了就会做到!
“大人说的好,说的精彩,当为之浮一大白!”一旁的杨一鸣突然插话:“大人这句话,我得记下来。”
方翔瞪了他一眼,感情自己说了半天,这货居然不为所动,还敢说风凉话!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这句名言,本应该是出在数年之后,袁世凯的幕僚陈澹然给光绪上的《迁都建藩议》中出现,这句铿锵有力洞金裂石的名言,被方翔毫不客气的据为己有,令棺材脸的高天宇为之动容。
“大人,骑兵现在是用不上,我是炮兵科的,我觉得现在战壕里应该摆几门格林炮了!”杨一鸣指着前方道。
万通镖局的三猴子从西沽武库搬来的头一批武器中,有四挺金陵制造局仿制的十管加特林机枪,军中习惯称为格林炮。
铁丝网加机枪,杨一鸣这小子还真是块打仗的料。
“那你认为,格林炮应该摆在哪里?”方翔淡淡的道。
“自然是在前沿的战壕一字摆开!”杨一鸣不假思索的道。
方翔冷笑:“你这样的见识,还得好好在武备学堂回回炉!井底之蛙,也妄谈军国大事?”
玉不琢不成器,越是良材美玉越得精心雕琢,尤其是杨一鸣这种眼高于顶的刺儿头,更得好好的敲打敲打!
棺材脸的高天宇惋惜的道:“只可惜这批武器晚来了一天,洋兵已经发起冲锋了,若是早到一个晚上,在战壕前面埋下地雷,洋兵就没这么张狂了!就算是我军战斗力稀烂,洋兵也难以接近我方防御阵地!”
铁丝网、机枪、地雷???堑壕战的三大法宝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