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包衣奴才(1 / 2)

加入书签

“哎呀,钦差大人,您老人家微服私访驾临鄙县,这是何等的荣幸啊!?天使莅临宣化县,这样的荣耀是宣化百姓八辈子的荣耀啊!”

一个腰板略微有些驼的中年男人,穿着七品县令服色,靴子都跑掉了,气都没有来得及倒匀,官场的套话就顺流的说了出来。

方翔冷笑道:“八辈子的荣耀?都像你这么做官,我们这些当官的怕是八辈祖宗都被老百姓骂的在九泉之下不得安生!”

尚云祥从大锅里捞出一勺子清的见底还带着霉味的米汤,怒气冲冲的道:“这就是你施的粥?这他娘的是刷锅水!”

中年男人苦着脸抱拳拱手,团团作了个罗圈揖:“回禀各位大人,这半年多遭的灾也太大了,下官纵然百般谋划,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就这点粮食还是恒泰票号捐募报效的,望各位大人体谅!钦差大人,奴才对您是久仰了,没想到今天能见到您,请先到县衙休息!”

说罢,县令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冲着方翔跪地磕头:“奴才给钦差大人请安。”

方翔弄傻了,自己虽然假冒钦差,但是方德江职务中并没有巡视政务的头衔,现在管闲事已经属于越俎代庖,况且这个县令对自己磕头,口称奴才就有些过分了。

方翔冷着脸道:“县尊,仔细失仪!”

县令跪在地上,低眉顺眼的道:“大人,您不认识奴才,奴才可听说过您啊!您中进士那年的主考官,讳字崇绮老大人,那是奴才的正经本主儿,奴才落草就生在国丈爷的府上,是家生子儿。您是他老人家的门生,算起来是奴才的半个主子呢,奴才这行的是家礼。”

闹了半天方德江是崇绮的门生啊!崇绮是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的老爹,蒙古正蓝旗出身,大清开国以来唯一的旗人状元。崇绮因为是旗人出身,生怕被人挑毛病,反而比一般汉人更看重伦理纲常,尤其是特别看重座师和门生的关系,一向把门生引为家人,家里的奴才见了门生都要磕头行礼。但凡是门生和家奴发生冲突,不管有理没理,倒霉的总是家奴。曾经有个家奴收了崇绮门生的门包,结果被崇绮活活用鞭子抽死。崇绮这个习惯在官场上非常出名。这个县令给自己磕头也不算错。按照大清律,奴才不管混的再牛,也不过是主子的一条狗,要打要杀就看主子的心情。到了清末,经常有破落的主子去敲已经混出头的奴才的竹杠。乾隆朝就有刑部侍郎被原先的主子拦住轿子,命令他在大街上给自己捏脚的事情。刑部侍郎觉得受辱,跑到乾隆面前哭诉,连皇帝老子都只好告诫他,今后上街的时候低调一点,躲着原先的主子。

方翔也不搭理这个茬,指着被亲兵抓住的瘦子和班头问道:“你手下的差役勾结歹人,光天化日就要强抢民女,既然你是恩师的奴才,那也就是我的奴才了!你在外面为非作歹,丢的是恩师的名声!我也不打算用国法来办你,今天要是你和本钦差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我就代恩师用家法处置了你!就在这个教场,用这煮粥的大锅,爷要煮了你!”

葛县令吓的魂不附体,又偷眼看了看那个瘦子,低声道:“主子,您饶命啊!请主子借一步说话。”

方翔看他的神色似乎有难言之隐,也就点了点头,葛县令哆哆嗦嗦的爬起来,拍拍腿上的泥土,低声道:“回主子的话,这位胡五爷是徐相国的内亲,胡五爷的妹子是徐相国府上的姨娘,奴才官卑职小怎么敢约束他?衙役们也都是不得不从他。”

相国是大清官场对大学士的尊称,当年翁同龢权倾当朝隐隐是军机首辅,却因为不是大学士,不能被称为宰相,饮恨一时。方翔一听,眉头锁成了个“川”字!姓徐的大学士?那不就是徐桐嘛!

这老家伙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国贼啊!

徐桐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号称是旗人中的大儒理学泰斗,却整日捧着一本怪力乱神的《太上感应篇》,为正经儒者不屑。可笑的是这老家伙花岗岩脑袋,对外界的事务懵懂不知,却自以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徐桐只承认世界上有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三个洋人国家,至于美利坚、意大利等国一概认为是洋人编排出来唬大清的。反正哪个国家揍过大清,哪个国家是真实存在的,还没腾出手收拾过大清的,一律看作是浮云。

最可笑的是,有一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公使向大清递交国书,同文馆把翻译过的内容转发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观阅,徐桐坚决认定是洋鬼子的把戏,理由如下: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当场就把送抄稿的总理衙门章京给弄晕了,有心纠正又不敢,于是徐桐愈发得意,认为自己揭穿了洋人的骗局,为朝廷立下大功。

徐桐是出名的仇洋如命,偏偏却住在洋人聚集的东交民巷,整日看见那些红眉毛绿眼睛的洋鬼子,老头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在门口贴上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

徐桐对洋人的一切都恨,穿衣只穿绸缎和土布,洋布是不许进门的,生病自然也不会用洋药洋医,唯独洋钱不讨厌,人头洋鹰洋立马洋,不论是哪一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