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银子烫手(1 / 2)
自打明朝开始,晋商就赶着马车走向口外,将砖茶、盐巴、丝绸、铁器卖到遥远的恰克图,换来蒙古的牲畜、皮毛,到了清朝之后,因为长年累月走西口,而且晋商发源也在山西,于是约定俗成的被称为西帮。到了清末,西帮的买卖越做越大,甚至有了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包头、张家口每年的贸易额数以千万计,客商沿途携带大量金银已经是很不方便,甚至是极为危险的事情。只要市场有需要,自然就会有人想出办法,日升昌天才的大掌柜雷永泰首当其冲的推出票号,方便商贾兑换金银。
到了光绪年间,传奇巨商乔致庸更是将钱庄票号推向了新的高峰,在汇通天下的口号声中,钱庄票号遍及中国,甚至将分号开到了遥远的伦敦、东京。
“大人,这都邪门了,宣化的票号都不收咱们的银子,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做买卖的还嫌银子烫手?”三猴子袁坤一溜烟的跑过来,面带疑惑的道。
方翔淡淡的一笑:“咱们手里的双龙银元,推出不到半年,而且都作为官府储备,尚未流通到市面上。钱庄票号怕惹麻烦,也是正常,走吧,再找两家看看,我就不信了,西帮敢把买卖做到洋人的地界,就没胆子收咱手中的银元?”
天津陷落之前,抢先一步从铸币局弄来了一百五十万两的存银,还有刚刚铸造好尚未推出发行的双龙光绪元宝四百五十万块,加起来折合库平纹银四百五十多万两。这么多的钱一路携带还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方翔打算将银子存进票号。却不承想,走了五六家钱庄、票号,掌柜、伙计都是客客气气的奉茶,等看见要存的是银元,就推说西帮规矩只和熟悉的“相与”做买卖,将这笔巨款拒之门外。连着几家都是如此,气的三猴子袁坤几次三番想调兵砸了“响窑”,肥腻腻的抢它一票。反正镖局一向和绿林道是哥俩好,保镖的变成劫道的一点都不稀奇。
方翔倒是不着急不上火,现在是阴历七月,从廊坊出发已经一个多月,沿途自然还是骄阳似火,但是宣化城靠近口外,天高云淡自有一番景色,而且早晚温差很大,中午的太阳烤的人头脑发蒙,但是晚上睡觉却需要盖个薄被子,这令方翔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安排尚云祥陪着盛巧儿、莫妍等人购买粮食、药品,方翔带着三猴子袁坤和几个亲兵在大街上转悠。
“大德通?”
路边铺子吸引了方翔的注意,铺子青砖磨缝斗拱飞檐,黑漆大匾上三个硕大的泥金字:大德通。
落款是一个显赫的名字:左宗棠!
谁不知道,左宗棠是出名的湖南骡子脾气,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军机大臣都不买账,能让他亲笔书写匾额,那是何等的荣耀和面子。
方翔笑着对袁坤道:“走,进去看看。”
原先的五六家小钱庄票号不过是摸摸行情罢了,就算他们肯做这买卖,方翔还不放心存在那里,真正找的三家钱庄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日升昌”、“慰字五联号”以及眼前的这家“大德通”等著名票号。
“几位大爷喝口茶润润嗓子,西帮小号的规矩各位大爷怕是也知道,咱就是给‘相与’们提供个方便,各位爷的买卖太大,小号眼馋肚子小,实在没本事赚这个银子,请各位大爷到别的铺子再看看???几位爷喝茶啊!”
方翔没想到名声显赫的乔家也是这副德行,怪不得财雄势大的西帮钱庄、票号到了民国之后,面对洋人和上海、广东的银行咄咄逼人的攻势,竟然没有半点还手之力,煊赫数百年的晋商在短短二十年间就成了昨日黄花。
就这么封闭保守的观念,面对新时代的冲击,必然是要覆灭。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走了。”方翔兴致索然转身要走。
“几位爷住在哪里?小号马大掌柜有事儿出去了,下午就回来,回来之后去哪里拜望各位大爷?”一个跑街打扮的人点头哈腰的问道。
“不必了,我们今天就走,后会有期吧。”方翔转身离去,尚云祥、袁坤鼻子一哼,拂袖而去。
出了“大德通”,这条街就几乎走到了尽头,鲍三虎指着一家门脸不大的钱庄道:“大人,就剩下这最后一家了,咱还用不用进去看看?”
方翔沉吟片刻,反正已经走了半天了,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再说,于是点了点头,径直走向了这家“恒泰”钱庄。
恒泰?这不就是何县令说的,给粥厂募捐了一批粮米的那家票号嘛!
“几位大爷,是来拆款还是存银子?几位爷先喝茶,小的这就去知会鄙掌柜。”小二殷勤的奉茶。
走了六七家票号、钱庄,方翔已经喝了一肚子的茶,红茶、绿茶、花茶,喝的都想吐了,摇头示意不用。
方翔从口袋里摸出几块双龙银元,丢在茶桌上:“我们要存这种银元,两百万块,你们敢接这买卖吗?”
还没说出全部的真实数目,打个对折之后数目就够吓人的了。
“两百万?”众人大惊失色,从柜台里立刻走出一个跑街打扮的汉子,他接过银元用牙咬了咬,然后又吹了响放在耳边听听,笑逐颜开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