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议和大纲(1 / 2)
“号外,号外!方钦差娘子关大破洋兵!”
“号外,号外!李鸿章卖国求荣,在北京城丧权辱国,卖国条约已经草拟!”
方翔在屋内就听见外面报童的喊声,吩咐人出去把最新的报纸每份都买来看,报纸上通篇都是吹嘘自己的内容,一半是出于报界迎合民众的心理,一半则是盛宣怀的运作。
李鸿章在北京议和,殚精竭虑已经是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从北京发来的电文,方翔都看到了,平心而论,李鸿章能谈到现在的地步,已经是尽了全力。
列强出于各自的目的,一致认可了李鸿章的论调,没有把中国当做敌对国家,否认了中国向列强宣战的说法。双方既然没有宣战,那么中国就不是战败国,而是动乱的受害国。而列强也不属于侵略行为,而是受清廷的邀请帮助平叛的。
这下子慈禧算是彻底放心了,老娘哪里向洋人宣战了?那些旨意都是矫诏,都是大臣和义和团伪造的。
洋人放过了慈禧,对那些大臣可就不客气了,一口气列出了一百多人的名单,光是点名要杀头的就有好几十个。慈禧当然不敢怠慢,连军机大臣赵舒翘都被赐死。只是当洋人要杀载漪、载勋等人的时候,慈禧犯难了,电令李鸿章帮忙说项。李鸿章本不想管这个闲事,当初载漪等人要杀“一龙二虎三百绵羊”,一龙自然是光绪,二虎的头一个就是李鸿章。幸好李鸿章当时不在京城,否则老命早就断送在载漪等人手中了,现在洋人要杀载漪、载勋等人,李鸿章欢喜还来不及,怎么会帮忙说话?
只是李鸿章无奈老佛爷一再的电令,又派了“二虎”其中的令一只“虎”,庆亲王奕劻到北京亲自游说李鸿章。李二先生万般无奈,只得又和洋人蘑菇,再三再四的恳请,洋人总算答应由斩首变成流放。
放过了载漪等人,带头攻打公使馆又杀了日本书记官的甘军提督董福祥,洋人就说什么都不肯绕过了,一定要杀头。李鸿章和董福祥也没什么交情,当然同意,慈禧也满口答应。
此时的慈禧早就忘了当初,她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叫:“如果团民靠不住,我靠董福祥!”
那会儿的董福祥,对慈禧感激涕零,现在老佛爷翻脸就要杀他。董福祥还傻乎乎的从北京逃到了陕西,结果当时就被荣禄扣了起来,就等着和洋人谈论出个结果之后,砍了他这颗脑袋。
方翔看完了报纸,心里暗暗好笑,杀董福祥?恐怕没那么容易吧!
在廊坊的时候,方翔就已经算计上了甘军了,虽然甘军的战斗力不值一提,但是他们在西北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甘肃、新疆、东蒙古,这都是甘军的地盘,尤其是以河湟马家为首的西北回回???一旦收了西北回回的心,这块巨大的地盘,早晚就是方翔的囊中之物。
董福祥这次倒下肯定是再也起不来了,方翔要做的不过就是保住他的性命,从而获得甘军众将的拥戴。
方翔早就定下来上中下策,上策自然是凭借战胜洋兵以及今后的建设成果,获取巨大的威望,然后在某个关键时间,凭借自己的威望振臂一呼,天下传檄而定。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最好的,国家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元气,也可以免遭列强的觊觎。
中策是厉兵秣马整军经武,然后建设一块根据地,在清廷轰然倒塌的时候,迅速出兵攻占北京城,然后凭借强势的武力征讨反对自己的地方实力派,同时震慑其他的实力派,在最短的时间内武力统一。
下策那就是割据一方,等待天时地利人和,在军阀混战中慢慢扩张???如果真的只能行中策和下策,盟友就必不可少,而在西北经营多年根深蒂固的甘军,就会成为方翔控制西北的有力臂助。
“方大人,方大人,老佛爷请你到行在议事!”
小德张急急忙忙的冲进来,看样子是出了事情,跑的满头大汗。
“张公公,老佛爷叫我有什么事儿?”方翔笑着问道,一边吩咐下人:“给张公公倒茶。”
“茶,咱家就先不喝了,方大人,老佛爷急着呢,让您火速到行在。荣中堂已然先到了,在那里等您。”
“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小德张诡秘的四处望望,方翔一使眼色身边人全部退下。
小德张这才压低声音道:“这也就是您啦,换了别人,咱家打死也不敢说。听说是,西北的回回造反了!马福祥从兰州发来电报,说是他弹压不动,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哦,闹的这么凶?”方翔差点笑出声来,却只能装出惊讶万分的样子。
“可不是嘛,马福祥的电报里说,甘肃、新疆、东蒙古的回回都反了,甘军里也不肃静,士兵们私下和反贼沟通,眼看就要兵变,马福祥急的没办法,这才向朝廷求援。”
方翔点了点头:“张公公稍坐,我换了衣裳就和你一起去行在。”
马福祥办事的能力真不错,方翔的锦囊里就送给他两个字:回乱!
他一看就明白,还能造出这么大的声势,看起来这厮还真有造反的潜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