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西北回乱(1 / 2)
“对这些反贼,不能客气,大兵压境犁庭扫穴!“
“一定要迎头痛击,不能养成贼势!”
“我早就说过,西北回将势力太大,应当釜底抽薪徐徐调换,现在果然出事儿了!”
“现在府库空虚,拿什么剿贼?还是派出大臣安抚民众,我大清天恩浩荡,从贼的能有几人?”
方翔刚到巡抚衙门的签押房,就听见里面吵翻了天,众人的调门一个比一个高,大部分都是唱高调,要求派兵征缴,也有极少数人力主招抚。方翔听的出来,凡是提出要征缴的,都是翰林院的供奉和内阁的大学士,而负责实际事物的军机处和兵部、户部的官员,要么是不做声,要么是力主招安。
看人挑担不吃力,翰林院才不管你有没有兵马钱粮,唱高调能获得天下士子的拥戴,而要是说几句软话,就会令人不齿。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这样,言战易言和难,言战的大言炎炎,反正又不用自己亲自到前线,哪里管小兵的死活?而言和的,哪怕是累死也被骂作是汉奸、国贼。
长此以往,就养成了朝野上下空口说大话的毛病,否则也不至于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干出向全世界宣战的闹剧。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光是慈禧一个人发疯,断然不至于搞的这么离谱。
“方大人,你来的正好,你是兵部侍郎,这打仗的事儿正是你管,现在西北回回作乱,你说该怎么办?”
“是啊,方大人执掌兵部,你是兵部的堂官,这是你的差事。”
方翔一进门,就被众人七嘴八舌吵的头昏,大清的六部,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都是堂官,只有职务高低没有上下从属的关系,而尚书一般都是由军机大臣和大学士兼任,都是泥塑的佛爷一向不管事儿,真正当家作主的是担任副职的侍郎。
方翔是兵部侍郎,自然是正主,这事不管也得管了。六部尚书是四个,两满两汉,侍郎也是四个,同样是两满两汉。现在其他的几个侍郎,要么是成了洋兵的俘虏,要么是躲在穷乡僻壤不知所踪,就剩下方翔一个人,想推脱都找不到替罪羊。
“各位大人,到底是什么事儿,我还含糊着呢,让我现在表态?我说什么?”方翔自然是装糊涂打马虎眼。
“轻羽老弟,你初次任职兵部的堂官,就赶上现在这么个乱局,不过老弟大才,我想你肯定有办法料理!事儿说来也简单,西北的回回反了,现在各位大人看法不一,有建议大军征缴的,有建议招抚的。你是兵部的堂官,这和战大计,你脱不了干系,说说你的看法吧!”一旁的荣禄磕磕烟袋锅,示意大家安静。所有人都竖起耳朵,想听方翔说什么。
翰林们满怀希望,方翔几次三番的打败洋兵,声望之隆一时无两,这样的人自然会同意出兵平叛。
没准,又是一出左宗棠抬棺出塞北平西疆的好戏,到时候,力主征缴的大臣,都会成为被天下人歌颂的对象。
“各位,我刚刚从娘子关打了一仗回来,当时两宫的行在是在祁县,我的军需也是由祁县的晋商西帮给筹备的,相距大约是一百多里,大军前前后后和洋兵打了十几天,花费官帑四百多万两???本官也主张征剿,廊坊、娘子关,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洋兵我都打了,灭西北的几个蟊贼算得什么?只要各位大人给我筹措两千万的军费,我保证半年之内平复西疆???这粮饷的事情,就不是我兵部负责了吧?和战之事毋庸再议,我的看法就是犁庭扫穴灭此朝食!只不过,请各位大人议一议,想办法保证我的粮饷供应、军火弹药!若是粮饷、弹药无缺,半年之内不能平复西疆,我方翔情愿立下军令状,到时候提头来见,可是若是因为缺粮少弹而影响了作战,到时候我可不客气,我是要上折子参劾的!”
方翔的话说完,顿时鸦雀无声,这个时候谁敢吱声,自然就会被众人当做替罪羊???都什么时候了,谁有本事搞来两千万的粮饷?何况,李鸿章和洋人议和还没搞定,各国都不会卖军火给大清,而大清最大的军火制造厂东局子,早被洋兵给占领了。洋兵现在隔绝了南北,江南制造局的军火也运不到北方来。
方翔说的大义凛然,可是傻子也能听出来,他压根就不想打,故意给大家出难题。
这话说完之后,连荣禄都不吭声了,他心里也不主张打,都什么时候了,大清朝廷能否存在,都在洋兵的一念之间,如果李鸿章和洋人谈不妥,那洋兵就会大举进攻山西和陕西???现在调兵去征缴西北的回回,亏得他们想的出来说的出口。
大清能打仗的兵无外乎就是武卫军,最能打的武卫前军聂士成部,已经彻底被打残了,连聂士成都已经战死,荣禄直接管辖的武卫中军,基本上都是刚招募的新军,而且已经逃散的差不多了,宋庆的武卫左军早已朽烂不能战,在居庸关、山海关闻听洋人要来,就四散奔逃,现在宋庆是光杆司令,武卫后军就是甘军,正在西北作乱。唯一保持建制完整的就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让袁世凯去西北平叛?难道朝廷打算把袁世凯也逼反了才算?
现在真正能打仗的兵,就剩下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