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天地为棋(2 / 2)

加入书签

究起来,恐怕荣禄吃不了兜着走。而董福祥是深知内情的人,将他软禁起来隔绝了消息,然后找个机会悄悄的弄死也就一了百了。

不料,一日清晨,有人在荣禄暂居的府邸门口塞进来一封信,打开一看,把荣禄吓出一身冷汗。

“祥负罪无状,仅获免官,手书慰问,感愧交并。然私怀无诉,不能不愤极仰天而痛哭也!祥辱隶麾旌,忝总戎任,军事听公指挥,固部将之分,亦敬公忠诚谋国;故竭驽力,排众谤以效驰驱。戊戌八月公有非常之举,七月二十日电命祥统所部入京师,实卫公也。拳民之变,屡奉钧谕,复嘱祥来京,命攻使馆。祥以兹事重大,犹尚迟疑,以公驱策,敢不奉命。叠承面谕,围攻使馆不妨开炮;祥犹以杀使臣为疑;公谓戮力攘夷,祸福同之。祥一武夫,本无知识,恃公在上,故效犬马之奔走耳。今公巍然执政,而祥被罪,窃大惑焉!夫祥之于公,力不可谓不尽矣;公行非常之事,祥犯义以从之;公抚拳民,祥因而用之;公欲攻使馆,祥弥月血战;今独归罪于祥,麾下士卒解散,咸不甘心,多有议公反复者。祥惟知报国,已拚一死;而将士愤怨,恐不足以镇之,不敢不告。”

荣禄看罢,牙都快咬碎了,董福祥居然倒打一耙,说什么“围攻使馆不妨开炮”是荣禄的命令,这真是瞪着眼说瞎话,董福祥居然还说,他对荣禄杀外国公使的命令有些狐疑???这老头亏心不亏心?老子当时的原话是“就算是奉了懿旨,这大炮也不能给你”!不是老子顶着抗旨的罪名死活不借大炮,恐怕北京城内所有的洋人公使以及家眷,都死在董福祥这老儿的手里了,现在这老土匪居然倒打一耙!

后面的话就更可怕了,信里那句“公行非常之事,祥犯义以从之”,这就是公然指他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的时候,有弑君的企图???血口喷人啊,老子连废帝的事情,都得问问李鸿章的意思,更别说弑君了!

说到义和团的事儿,董福祥把自己就摘的更干净了,说“公抚拳民,祥因而用之”。董福祥一推二六五,说自己和义和团的合作,都是奉了荣禄的命令。

你大爷的,你和陕西义和团大师兄李来忠拜把子,这也是老子让你的拜的?

这封信的最后一段,干脆就是图穷匕见,董福祥的意思说的非常直白,只要敢动老子,甘军就反他娘的啦!

一封百多个字的短信,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一望可知是精心炮制出来的,名义上是以董福祥的口吻,实际上董福祥已经被软禁,根本不可能是他亲笔。这说明,董福祥的部将已经做了鱼死网破的打算,如果董福祥被杀,那就拖荣禄下水,借洋人的刀宰了荣禄。

董福祥背后有人,而且是有高人!

荣禄看完这封信,恨得牙齿都咬碎了,恨不得现在就去请示慈禧,把董福祥这老儿千刀万剐???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杀董福祥容易,在洋人面前申辩却难了。

董福祥攻打使馆的命令,是以军机处的名义发的,而荣禄则是领班的军机大臣,如果董福祥的部将拿出那份手谕,洋鬼子哪懂得荣禄只是虚与委蛇?到时候祸首名单里把荣禄列进去,那玩笑就开大了。

思来想去,荣禄还得一大早赶到巡抚衙门求见慈禧,替董福祥求情,拍着胸脯担保,说只要不杀董福祥,西北的回乱就会平息。

慈禧倒也无所谓,命人电令北京的李鸿章,一定保住董福祥的性命。

事情的发展果然应验了荣禄的话,董福祥前脚从西安离开赶赴兰州,西北的回乱几乎是一夜间就戛然而止。

荣禄总算是擦了把冷汗,这一关算是熬过去了。

在方翔的府邸,马福祥和董福祥的儿子,俩人磕头如捣蒜,替董福祥谢恩,同时刺血盟誓,河湟马家和甘军上下,从此之后以方翔的马首是瞻,若有违背天人不佑。

方翔心里暗道,西北的布局算是完成了,这颗棋子也许在今后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该做的布置都已经到位了,下面就是收获的时候,实实在在的掌握一块地盘建设自己的根据地,才是当务之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