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托孤北洋(1 / 2)

加入书签

济南珍珠泉大院,在前明时期是衡王府,气势恢宏,格局如同紫禁城只是略小而已。顺治元年的时候改建为巡抚衙门,又称为巡抚部院署。巡抚衙门占地面积一百多亩,临街的大门上,用硕大的木牌写着“齐鲁总制”四个大字,牌坊后面是影壁墙,分为东影壁、西影壁,影壁墙的后面才是部院总署的朱漆大门。

巡抚衙门签押房里,袁世凯如坐针毡,像是套上磨的毛驴般团团打转。一边转还一边不停的挠头,原本就稀疏的头发被一把把的扯下。

从北京城传来了消息,说是庆王奕劻要力挺方翔做山东巡抚,而让袁世凯调到山西去。袁世凯在山东经营多年,又苦心练成了一支新军,如果给调到山西,两宫銮驾就在陕西,彼此毗邻而居,且不说那么多的王公大臣难以伺候,万一要是哪天老佛爷晚上睡觉早上没醒过来,光绪二次亲政,那袁世凯的乐子就大了。他早就听宫里的小太监说过,光绪被幽禁瀛台之后,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儿,就是画个大王八,写上“袁世凯”三字,竖起了当靶子练射箭。

袁世凯也是倒霉催的,戊戌变法的时候,他跟着凑热闹,一派维新人士的派头。结果老佛爷变了脸,要对付维新党人,谭嗣同就找上了门,而且还说有皇帝的密诏,让袁世凯起兵勤王杀荣禄关押慈禧。

这是犯上作乱啊!

当时就把袁世凯吓出了一身冷汗,不过他还是强装笑脸虚与委蛇。等到谭嗣同走后,袁世凯立刻就派人打探消息,不久就得悉,说是谭嗣同等人的密谋已经走漏了消息。荣禄也已经对袁世凯有所怀疑,派了两支军队把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夹在当中,而且停发了小站新军的弹药、粮饷,眼看就要冲袁世凯下手了。

老袁急中生智,亲自跑到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向荣禄报告,把谭嗣同撺掇他谋反的事情说了个清清楚楚。总算是侥幸逃过了一劫。

谁料想,光绪却把仇恨算到了袁世凯的头上,认为是他告密,才导致了六君子被害的惨剧???天地良心,袁世凯告密之前,荣禄等人早就知道的清清楚楚了,老袁那哪里是告密,分明是投案自首啊!

可是外面的人,都认为是袁世凯害了皇上和六君子,袁世凯已经是百口莫辩。

维新派恨死了袁世凯,以李鸿章为首的各省督抚对袁世凯也没什么好印象。三大总督里,李鸿章是翰林,最讲究伦理纲常,张之洞就更不用说了,清流领袖慈禧钦点的探花,刘坤一则是老湘军出身,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也是把君臣父子大义看的比天还重的人。而袁世凯当年为了拍翁同龢的马屁,在贤良寺里忽悠李鸿章辞掉大学士的一幕,被他们深深的鄙夷。

这些年来,袁世凯费尽心力攀上了庆王奕劻,大把的银子洒了出去,却没想到庆王压根就靠不住,这次要把方翔弄到山东来,把袁世凯调任山西,就是庆王父子搞的鬼。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老袁头大如斗,总觉得有种世界末日的感觉。

“慰庭,慰庭,好消息,好消息!”

袁世凯的老友兼心腹徐世昌拿着一份电报抄稿飞也似的冲过来,险些被签押房的门槛绊了个跟头。

“菊人兄,你就别逗闷子了,现在还有什么好消息!”袁世凯苦着脸道。

“慰庭,你猜猜,老中堂向朝廷举荐的北洋大臣是哪个?”徐世昌得意洋洋的道。

袁世凯一愣:“杨士骧还是盛宣怀?这俩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杨士骧阴狠毒辣,盛宣怀小肚鸡肠,如果他俩做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恐怕北洋休矣!”

徐世昌淡然一笑:“都不是!”

袁世凯大为意外,愣了一下道:“哦,那是哪个?”

徐世昌指指袁世凯:“就是慰庭,你啊!”

“我?”袁世凯急忙抢过电报抄稿,看了片刻泪流满面,千般思绪一发涌了上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以头抢地嚎啕大哭:“老中堂,老中堂,你让世凯如何自处啊!”

以往在贤良寺的一幕幕再次涌上心头,他居心叵测的去找李鸿章,花言巧语想骗李鸿章辞掉大学士的差事,被李鸿章一眼看破,一通大骂将他哄了出去。

他做梦都没想到,李鸿章举荐的接班人,居然是自己!

这份电报抄稿是袁世凯在京城收买的太监发来的,包涵了李鸿章在一天之内的两份电报,一份是举荐袁世凯的,另外一份已经是遗书了。

举荐袁世凯的电文是在遗折的附片中,李鸿章在电文中说道:“环顾宇内,才具无出袁世凯者!”

“慰庭,老中堂是为国惜才啊!”徐世昌长叹一声:“可惜天不假年,老中堂怕是已经油尽灯枯了!”

“抚台大人,大喜,大喜!”

签押房的中军旗牌飞奔过来,手里也是一份电报抄稿:“给制军大人道喜!”

袁世凯和徐世昌顿时大惊,制军是对总督的尊称,徐世昌一把抢过墨迹未干的抄稿,上面是一份最新的电谕稿子:“上谕,以署山东巡抚袁世凯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电饬迅速上任,未到任前,以直隶布政使周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