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顺境隐忧(1 / 2)
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方翔以兵部侍郎山东兵备道的身份,前往济南。在方翔到任之前,由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一职。
大清的官制本就混乱,按说布政使应该是一省的长官,偏偏在上面压了巡抚,压个巡抚也就罢了,又弄出个总署军政的总督来。而总督、巡抚之间只有职务高低,彼此却没有从属关系,谁也管不住谁,都是封疆大吏。而且安排官员的时候,总督、巡抚都可以挂牌子委任官员,这就造成了叠床架屋权力互相覆盖,各地往往因为这个原因,闹的督抚之间很不愉快。
三大总督凭借巨大的声望可以压服住所辖省份的巡抚、布政使,而有的总督没有那么大的威望,那就往往双方互相攻讦,一个缺分两边都挂牌子,谁先到任就算是谁的。
幸好山东只有西北角的一小块地方和直隶总督的管辖区重叠,山东的最高长官就是巡抚,上面不设总督,而山东布政使又是个年老昏聩的腐儒,这令方翔开心不小。
原本正打算想方设法推脱掉去张家口的事情,袁世凯被李鸿章推荐之后,山东巡抚出缺。庆王爷拿了方翔的好处,力挺方翔出任山东巡抚。慈禧考虑再三,觉得方翔毕竟年轻,又不是科举出身,而且官场经验也少,直接就任山东巡抚有些过分,于是就暂时不定巡抚人选,让方翔以兵备道的身份署理山东巡抚半年,半年之后如果有了政绩再扶正,也可以堵一堵各地官员的嘴。
方翔此次不但把山东划入囊中,还捞到一个意外之喜。张家口即将开埠,此地是京畿门户,没有重兵猛将防御,慈禧老佛爷睡觉都不敢闭眼。老佛爷唯一信任的军队就是方翔的兵,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虽然装备不错,但是没有经过战场上的实际考验,老佛爷还是放心不下。
方翔的左右手高天宇被举荐为宣化总兵,领兵五百驻防张家口。五百人说起来真不多,但是这些人都是按照基层军官来培养的,光是武备学堂出来的军官就有二十多名,涵盖了骑兵、步兵、炮兵三科,还有两人在武备学堂是专门负责炮瞄气球。朝廷给驻防张家口的高天宇一个镇的编制,允许他自行招募兵勇,以张家口的厘金和税收来供养这支军队。
方翔当初搬空了西沽武库,新式枪炮武装两个镇的新军还是足够的,只是预备用枪就有些不足,真到了打大仗武器损耗严重的时候,就有些捉襟见肘。
袁世凯也心知肚明,这支部队不单单是为了防止俄国人南下以及东蒙古王公反叛,更重要的是制衡自己。归根结底,朝廷对汉人还是不放心,袁世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按照最新的旨意,要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的新军,光是北洋就有六镇之多,而且北洋还握有邮电、铁路、轮船等捞钱的手段,有兵又有钱,万一袁世凯作乱,朝廷拿什么来抵抗?
在慈禧心中,方翔有救驾之功,已经是证明过自己对大清的忠诚,况且方翔不属于任何派系,是慈禧一手提拔起来的,这就更加可靠了。高天宇虽然负责张家口练兵的事宜,但是任免军官的权力,却在方翔手中,这就可以对他进行遥制,以免高天宇被袁世凯收买???慈禧自认为已经设计的非常完美了。
八旗绿营早已朽烂,朝廷不练新军是不可能的了,而满清王公又无人可用,不得不倚靠汉臣。老佛爷想破了脑壳,玩的也还是以汉制汉,互相牵制的老把戏。
当初,朝廷挑唆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后来又暗地里制造李鸿章和张之洞的矛盾,如今,命高天宇在张家口训练一个镇的新军,这是公然在北洋的眼中埋钉子,其目的也是如此,如果汉臣都是一条心的话,满人恐怕想退回满洲老家放羊都不见得能如愿。
方翔在西安紧锣密鼓的张罗,两千兵马还得分开两路出发,粮草辎重的运输就是个大问题,即使有熟悉江湖规矩的尚云祥相助,依然忙的团团转。
而且方翔心中一直有隐忧,他早已从傅怀忠口中得知,高天宇、杨一鸣出自日本青冈,那是革命党的大本营,他们的来历不言自明。方翔绝对不想自己替孙文做嫁衣裳,辛辛苦苦的训练一支兵马,最后让革命党捡了现成的便宜。
况且,方翔对革命党也没太大的好感,在另外一个时空,民国那些打的头破血流的各地军阀,要么是出自北洋,要么是出自革命党。可以说民国初年之乱局,北洋和革命党都难辞其咎。更令人不悦的是,在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候,伴随孙文、黄兴来到中国的还有大批的“日本友人”,如头山满、犬养毅之流。
革命党为了推翻满清统治,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不惜和魔鬼结盟,这给后来的军阀混战以及日本侵华的历史,埋下了深重的祸根。
满清固然不是好东西,鞑虏也必须祛除,但是勾结小日本又何尝不是取祸之道?中国自古就讲“远交近攻”,养肥日本这个恶邻,革命党的很多做法也确实令人齿冷。更不要说,民国初年的时候,革命党品流之复杂,会党匪类摇身一变就成了革命领袖,明目张胆的抢掠百姓,糜烂江南数省。民国初年百姓有民谣:以前土匪在深山,现在土匪在坊间。
方翔现在搞不清楚,自己从武备学堂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