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流砥柱(2 / 3)
袁绍也不计较,急问道:“朝中二贼(宦官与外戚),胆敢至此乎?!”
袁术也是瞪大眼,等着袁隗的回答。
袁隗沉默有顷,忽叹息道:“读史以明智——千秋百国,治乱循环,都在史书矣。汝等读书读到女人肚子上去了?!霍光虽正,仍废立者数帝;梁冀跋扈,乃有质帝被毒……汝等皆不见呼?”
袁绍袁术二人微觉羞惭,只是心尚不平,毕竟他们觉得自己还算努力,只是境界达不到叔父的高度罢了。
袁隗思维又瞬移了:“汝等可知先祖是如何开创我袁家四世三公之盛的么?”
袁绍不敢大意,搜肠刮肚道:“高祖讳安,从师先祖讳良,深研家学孟子易,道德大成。
上洛后,为大雪所困,而终不欲惑于亲邻(给亲友邻居添麻烦),遂得世人敬重,乃举孝廉。为官公正严明,时人畏而爱之,历任太仆、司空、司徒。
窦宪兄弟专权乱政,又功盖当朝,然高祖持公不惧,多方筹谋。因高祖德行高妙,窦太后及窦宪兄弟等,皆无从下手害之。终被高祖从容谋划,为朝廷除此大患。
是故,朝廷以高祖中流砥柱,倚为当国柱石,我袁家赖以代代相传家学,学以致用,开创汝南高门。”
袁绍恭恭敬敬说完,心中犹自激荡。袁术同样神往不已。
袁隗捻须道:“还算完整,祖宗之事没被你们吃到肚子里。”
二人汗颜。
袁隗却接着摇头:“然则此中真意,汝等一知半解。唉,我老了,今晚脱了鞋子,明天不知道还能不能睁开眼睛穿上。这一辈,也就剩我自己了,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让你们知道的好,免得你们行差踏错。
当世力量,首看朝堂阵营之助,次推家族影响之功,三者个人道德武力。
窦宪自窦后立,便已得势,以兄弟门人为党羽,又有讨灭匈奴之大功,更在战场之上,一举突破而入宗师。如此,窦宪是朝堂得势,兄弟得力,己身得武,功勋大业在身矣。
而高祖安时,我袁家中人之家都算不上,入仕后,朝堂虽有得力,然阿附窦宪者尤多,凭修身之微能,窦氏害便害了,何惧之有?
远者不说,近者,陈蕃、李膺、杜密、范滂等辈,皆大儒大贤,我袁家虽已高祖为傲,然亦不敢多言高出甚多——如此众多英杰人物,便被十常侍等如一手捉鸡般拿了害了……
汝等且说,为何高祖能得独安?”
说完,袁隗带着考究的意味,面带微笑。
袁绍不得要领,支吾道:“或许,便是我袁家得天之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袁术脑中灵光一闪:“听叔父刚才所言,莫非是……”
袁绍“啊”一声大叫:“莫非高祖亦是进位宗师?不妥不妥,若是,族谱中岂无记载……怪哉……”
袁隗大笑:“虽不中,亦不远矣!高祖早年机缘巧合之下,曾救助的一位宗师之命,此宗师后来突破后,便立誓跟随以报之,此高祖置身豺狼之中而不惜自身之根本!”
“难怪!”袁绍袁术二人恍然大悟。
“只是,宗师何等人物,岂寂寂然甘愿无名?”袁绍奇道。
袁隗仰天笑道:“我中华自古文明昌盛,又地大物博,自然地灵人杰,英雄辈出,岂是明面上每数十年区区一二、二三之数宗师所能概括?
能破宗师者,皆是天资纵横,有大恒心大毅力之勇者,所求者,与常人自是不同。隐遁避世,以求再破以图长寿者,在所多有。
旁的不说,当今之世,三位大宗师,三位老神仙,还不是只有一位王大剑师被陛下多方延请才请来?另外几位,老神仙们都求得道长生;刀尊流落江湖以求精进,不闻消息;枪神避世常山静修,天子多番访问才得知下落,无奈延请不得,只是每年供奉保持联系罢了。
高祖之时,那位宗师亦是类于刀尊枪神,不愿被世情所累而已。只是恩情所寄,乃武道精进之执念,不可不破,遂跟随高祖,保得其平安。待后来高祖从容扳倒窦宪,则留书远遁矣……
华夏代有人才,岂如蛮夷粗鄙无文,苦寒之地,数百年间,只有一位冒顿而已,可笑,可怜!”
“原来如此~”袁绍袁术悟而大喜。
“尔等可曾怀疑汝等曾叔祖京,为何甘愿隐遁?”袁隗忽然又提出个问题。
“难道……”袁绍袁术面面相视。
“呵呵,尔等猜的不错——吾叔祖讳京,正是早年目睹宗师之威,后来才无心功名下,入山求为门下,惜年纪已大,根骨不佳,未能入门,只好随之隐遁,早晚得以聆听教诲而已。”
“哦~”袁绍袁术脑袋都晕了,今天所闻朝堂、家族秘辛,数倍于以前啊。
“还有”,袁隗似乎是逗弄晚辈上瘾了,笑眯眯道:“汝等可想知晓,为何高祖安时,章帝陛下可以恣意怒斥窦宪,视之为孤雏腐鼠(幼生失去母鸟的雏鸟,腐烂不能动弹的老鼠)呼?”
袁绍袁术傻呆呆瞪大眼睛,齐齐摇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