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包办婚姻(1 / 4)

加入书签

李崇这次奉旨到景云府办差可谓春风得意,他二十六岁中进士,在翰林院当了多年闲散小官,直到前年一直对自己赏识有加的恩师升了吏部尚书,在他的提携之下才升到了刑部主事的职位,但是让他得意的另有其事,他的原籍虽然是潭州府,但祖上却是从景云府迁出去的,在景云府还有李家的宗族族人居住,再加上这一次又是奉旨办差,所以颇有些衣锦还乡的味道。但是得意归得意,他已经打定主意,在差事办完之前绝不与任何人私下相会,以避瓜田李下之嫌。所以他到了景云府后,免不了族中耆老、当地士绅为了自家的子弟前程前来拜会,他一概不见,实在推不脱的就将府学里的教授请在旁边,来访的人见他有旁人在场也不好开口,没过多久众人就传开了这位钦差大人品性清高、哪接近,韦骥听说之后不由得暗自得意自己料算得准。

到了三月,李崇主持景云府院试,出《四书》义一道、经义一道,要求各四百字以上。一场考试下来,有一个眉毛稍稍有点淡的童生给李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相貌虽然并不出众,但是自然有一股儒雅、恬淡的气质,进了考场之后神情自若、毫不紧张,眉角始终含着淡淡的笑意,在李崇面前泰然自若,不卑不亢;题目公布之后,稍稍思考片刻,提笔疾书,不到半个时辰就写完了,是全场第一个交卷的考生。李崇阅卷的时候看到这份卷子的姓名处用非常端正的正楷写着“韦天宇”两字,考卷上的笔迹笔致圆围深厚、结构平稳端庄,颇得颜体书法的精髓,颜公是李崇极崇拜的人,他自己也一直研习颜体,因此对韦天宇第一印象极是不错。

李崇接着往下看,见两篇文章书旨明晰,经义引《左传》、《国语》,文字纯正典雅、行文不尚华采,非常对自己气的口味,唯一的一个瑕疵是其中有一处是从黄老经书中摘而用之,好在倒也切合文意,引用得当。李崇在朝中看不惯皇帝宠信道士而荒怠朝政,虽然位卑言轻,仍然多次上书直谏,惹得上司不快,这也是他多年一直没有升迁的原因。李崇一直认为道教讲究出世、避世无益于芸芸苍生,而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入世以圣人之道教化苍生,所以他向来反对在制文当中摘引道、佛经文。

李崇亲自将应试卷子一一评阅完之后,认为韦天宇的考卷是其中的翘楚,就要评为第一,但是旋即又想到文中的瑕疵跟自己的信韦冲突,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想要改主意评为第二吧,实在是其他的文章比较起来差得太岳睿李崇犹豫了一个下午才最终打定主意将韦天宇评为院试第一名,放下笔后心里也轻松了下来,看着窗外日影西斜,忍不住深深呼吸,心中不觉好笑:“居然为了这么一个孩子弄得自己心绪不宁,待韦天宇前来谢师之时,我倒要好好跟他聊聊。”

发榜之后,韦天宇和父亲、许伫一同到府学看榜,榜首第一个名字就是韦天宇。韦骥大喜,笑得合不拢嘴。许伫当即给老爷和少爷贺喜,同时又问韦骥:“老爷,咱们明天就陪少爷一块儿拜访李大人吗?”

韦天宇不等韦骥回答,抢先说道:“许爷爷,明天拜师的事我一个人去就行了,我已经是个大人了,礼节我也很熟,这点小事你和爹爹就不用陪我去了。”

李崇与韦家的关系只有韦骥和许伫知道,并没有向韦天宇提起过,韦天宇还以为许伫还是把自己当孩子看待信不过自己。韦骥看到韦天宇的反应,心里很高兴,这个儿子自从去年通过府试之后就开始以成人自居,要家里人以大人来看待他,并且闹着要父亲给他取个字,现在又在标榜自己是大人。韦骥心里高兴,也不忍扫了儿子的兴头,说道:“那好吧,明天你就自己一个人去吧。可不许失了礼数,对待你的恩师李大人要十分敬重才是。”

韦天宇答应了一声,忙不迭地拖着两人回家庆贺去了。

第二天上午,韦天宇来到李崇在府学的行馆,先将自己的名帖递了进去,不一会儿差役传话说李大人有请。韦天宇正了正衣冠后随着差役走进了正堂,看到堂上端坐着一位相貌俊朗、双目如电的中年人,正是李崇。韦天宇脚一跨进大门,赶忙急走两步,恭恭敬敬地向李崇行了个大礼:“恩师大人在上,请受学生韦天宇大礼。”

李崇拈须微笑着坦然受了韦天宇的行礼,右手虚抬示意他起身:“不必多礼,请坐。”旁边差役已经将座椅和香茗准备好。

李崇等到韦天宇坐定后又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他一番,开口道:“好一个翩然少年,神采秀发,果然是人如其文。这次院试的制文写得很好呀,引经据点之处显见你涉猎很广,怕是不止于诗书经义吧?”

韦天宇听得一愣,没有想到李崇一开口就切到学业上,自己原本准备好的客套应答之辞一句也用不上。他不知道李崇讲这番话的意图,于是恭谨地答道:“自隋以降,历朝以科举简拔寒士入仕,至本朝尤重经义。文章乃经世之伟业、不朽之盛事,学生蒙昧,忝为愚篇,贻笑大方,实不足以当恩师誉赞。学生自四岁入蒙,资质愚钝,于经义研习十载,只能算勉强看到了门槛,想要跨进门槛却自觉力有不逮。古人云‘读书破万卷’,因此学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