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章 榆州一九九八(2 / 2)

加入书签

地很好,看到李辰说话,脸上露出喜色,微笑道:“今天是九七年、腊月二十,再过十天,就是春节了。”

“真的是九七年吗?你、我、还有我看到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不是在做梦?”

“嘿嘿,小伙子,这些当然都是真的,不过,你当成是在梦里也不错,只要记住一句话:过去的、都成梦,只有当下最真实……”

老人笑着说道,这本是劝慰李辰不要轻生的话,但是李辰听在耳里,却别有一番意味在心头。

过去的、都成梦,只有当下最真实!

不管如何,他如今是在九八年,重新来过,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

“老人家,谢谢您!”

李辰诚挚地向老人鞠了个躬,道别后,转身下了桥,沿着范公路往回走。

榆河的晚风,吹在身上有点冷,李辰兴奋了一阵,也渐渐冷静下来,

一瞬间,眼前闪过很多人、很多事:得癌症去世的母亲,投入他人怀抱的初恋女友,一直都不是很顺的事业,四处借钱买房子时的窘迫,一家三口蜗居在单身公寓里的艰难,四岁的儿子想要一件模型,被囊中羞涩的自己揍得哇哇直哭……

上辈子活得那么失败,这一世他不想重蹈覆辙,从明天起,不,是从今天起、从现在起,他就要为未来好好规划,好好努力,活出个不一样的人生。

刚才来的时候,李辰有些浑浑噩噩的,现在想起来,居然没什么印象。这时候,李辰已经在心里做出决定,心安了,看到街面确实跟记忆中的差不多,不禁感到非常怀旧,还有点新奇,心情渐渐开朗、雀跃起来。

范公路是榆州南北向的一条主干道,也是老二零四国道在榆州的一段,贯穿整个榆州市,榆州的很多工业企业都分布在国道两侧。

这些老厂子看起来都很破旧,九七、九八年,差不多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最艰难的时候,年后朱总理上任的时候,曾立下国企改革三年攻坚的决心,并表示“不管前边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能让总理视为地雷阵,可见当时的局势有多糟糕。

这两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内经济的大形势非常不好,而后中央开始了包括国企改革、房改等一系列的变革,方才再度腾飞。

变革,也就意味着机会。

李辰的脚步,越走越轻快。

从榆河大桥下来,沿着范公路向南走了一段,李辰拐进旁边的农民街。农民街也是榆州市区一条老街,号称榆州的美食街,这一街一路,基本能够体现榆州当年的一些风貌。

范公路双向四车道,在这个年代还算说得过去,农民街就要窄很多,只能容许两辆桑塔纳并行,路的两边挤满各种各样的小吃车、小摊贩,一旦碰上两车交错的时候,都要堵上一阵子。

好在街上的汽车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在步行,或者骑着自行车,在狭窄的街面上灵活地穿梭而过。

自行车的铃声、汽车的喇叭声,还有小贩们做买卖的吆喝声,这些真切的嘈杂声,让李辰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变得更加真实。

农民街两边的建筑,都太破旧了,十几年前的榆州,可以说到处都陈旧得不成样子,不要说与十几年后的榆州比,就是与现在江南的一些县级市比,也要差很多很多。

破旧的好、落后的好,破旧和落后,都是自己的机会。

一股雄心壮志,在李辰的心头陡然升起,他不但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还要在这个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天予弗取,那是要遭报应的。

上天让他重生,这就是最大的机会。

作为重生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的发展趋势。

别的不说,就是眼前陈旧的街道,在未来十几年,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蕴藏无数的机会。

后世福布斯富豪榜上的那些富豪,有一多半,都是搞房地产的。

九八年又被称为“房地产元年”,其中的机会,让人想一想都会感到热血沸腾。

李辰暗暗握紧了拳头,这样的机会,他一定不会放过。

作为一个曾经的房奴,再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更有诱惑力。他要建成一大片一大片的房子,没事住着玩。

对,就是这样!李辰几乎忍不住要放声大笑。

那些无良的开发商,你们都给我等着,我要抢尽你们的市场;也要让房地产的发展,回归正常;让那些投机者,永远没有入市的机会;让那些炒房团,都滚回自己的蜗居啃馍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