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 重申存在意义(2 / 2)

加入书签

这个观点要是让下级官员们听到,该会热烈的鼓掌欢呼。行业指导处长期处于没有实权尴尬地位,要是真的能够恢复往日的势力,日后的发展前景还是挺好的。

“组织形式松散化,县以下的大部分以产业集群形成的行业指导处基本上都是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的产物。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家庭式、作坊式的小企业彼彼皆是。作为每一个个体企业独立存在,它们往往人数不足十五人,根本就不知道将行业指导处的作用。”

“同时这些企业生产、管理均不规范,对职工的维权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通过二次覆盖,把它们统统纳入行业联合工会的组织框架内,通过规范的管理,使其健康发展。这类企业具有双重性,从行业指导处的角度出发,它们既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同时也是一个行业。”

“行业规模专业化。改制前的行业指导处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大产业。过去一个轻工行业指导处就包括43个门类,一个纺织行业指导处也包括纺织、服装、丝绸3大门类。而今天的行业指导处基本上是以门类划分。所谓的产业集群,实际上专业化程度相对更强,行业规模相对偏片小。”

这些问题都是李辰结合调查数据和自己的一些亲身经营经历而总结出的,都是一手资料,这就让下面的人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李辰。

“行业指导处维权功能趋单化是新时期存在于新经济组织的主要表现形式,行业指导处与地方工会在开展工作的方式上,实际上是有本质的区别。”

“地方工作强调面,而行业工作强调点。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很强,决定了行业指导处要针对行业的特色开展工作,才有生命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行业指导处工作的指向更加明确。在新时期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劳资矛盾。”

“因此,这几年来在轻纺行业发展过程中,在建立行业指导处之初,工会工作无一例外不是从开展行业工资协商起步的。协商工作的开展由浅入深,协商的内容也是逐步拓宽。行业指导处正是通过开展工资协商的磨炼而成熟起来。由此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成果。”

秘书张龙给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李辰觉得有些方面也是不错的。很多的事例是自己之前并不知道的,这会儿将这些资料稍稍的消化下,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在想行业指导处的存在意义是什么,首先我不做自卖自夸的活,简单的举几个实例,大家就该知道行业指导处到底该不该存在。”

“第一个就是邳州板材模式,邳州板材在地方是第一大支柱产业,号称10万产业大军。长期以来一直受的地方的高度重视。行业指导处主席由市总副主席兼,工资协商坚持每年一次,五年来一直延续三方协调形式,由政府公证、资方与工会对等协商,并给双方配有法律顾问,其等级、规模、效率堪称国内一流,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

“还有就是射阳纺织模式,射阳素有纺织第一县的美称,有纺织职工3万余人,多年来在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成立行业指导处,办公地点就设在县总工会,由一名副主席兼任。”

“该行业指导处连续推进行业工资协商7年,扎扎实实不搞花架子。一是坚持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二是坚持求实效,坚持定报率、工资覆盖率;三是大力推进和谐共建,实现职工流失率控制在2%以内,职工稳定、企业和谐行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为员工、为企业、为社会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还有就是一个大家应该很熟悉的海门家纺模式,海门家纺是集绣品产、供、销一体化,家庭作坊链式的经营联盟,职工从业总数在2.3万人。该行业成立工会联合会实际上是联合工会,县总为了做好协调工作,专门设立行业指导处办公室指导行业指导处工作。”

“一是积极依靠商会(商会的秘书长也是联合会的副主席)共同制订工资水平基准线和市场指导价位,二是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地区发展状况要素,制订工种、岗位低线标准,拟定协商意见,再与资方进行工资协商。这样形成的结果就使绝大多数职工的利益有了保证。”

李辰举得这些个例子确实各个都是很有代表性,发言的方法也是控制的很好,下面的人真的因为他说的那些言论而大多沉默思考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