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即时战略理论(2 / 2)
小规模的摩擦,然后200人口对A,一波甚至多次华丽的决战。毕竟这样的比赛才好看嘛~~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作者也取巧了,干脆不以质取胜。于是他们不再关注操作上的小细节,不再关注自己是不是全局关照到位,干脆全力爆200人口,虽说场面有多乱多糟糕他自己也清楚,但只要观众喜欢,观众多看,他的收入自然会上来的,至于那些“小”瑕疵,让它们随风飘去吧。
二、传统与新意,是否剑走偏锋
写出一本吸引人的小说的确是很难的。就像全凭正面作战拿下一局比赛远不如正面搭一点小手段。看MVP的比赛时,看到他每次刚打完一波,就是2船3船机枪兵往别人家里丢,长此以往,虽然自己也有一点小损失,但是别人更是被搞得焦头烂额,最终这么小小的劣势不断积累导致输掉比赛。
可能有人觉得我在这里指的是走了偏锋的。可恰恰相反,我举出MVP的例子,却是想说明一本传统的小说该如何赢得读者。
正如MVP从来也没有想过凭着那么一点骚扰的机枪兵就拿下比赛,写作走传统路线的人也是不会妄图凭借小说中某一个出彩的亮点就成就一本好书的。
他们的思路是一致的,兢兢业业搞好力所能及的一切细节,我已经做好了我的部分,剩下的就等对手出错,甚至都不用对手出错,我就凭着一点点的优势,分庭伉礼到有优势,优势到大优势,大优势到碾压,到获得一场完整精彩的胜利。
就像罗丹对他的雕塑,每一块有力流畅的肌肉塑造成了一整个的肌肉男。
所谓的慢热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了,一点点时他很难脱颖而出,你看不出他的好,但是路遥知马力,十万字看不出来的,到一百万字你才发现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把别人甩出老远了。
剑走偏锋不是没有剑走偏锋的好,至少别人一眼就能看到你的亮点所在,采用从未出现过的战术的选手在刚开始总能获得几场很漂亮的胜利。
而且这甚至能掩盖一些别的缺点,对于一本某方面极为出彩的书我可以很宽容地对待他别的地方的小问题。然而若是选择走传统路线,任何一个方面的小问题都可能受到读者挑剔的指责。
然后猥琐流终究不长久,我也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用一些很奇特的战术来取得正儿八经地打来之不易的胜利,然后很快我就明白,在某些实力和我相差不远,但是各个方面稳扎稳打的选手面前,所谓剑走偏锋只是找虐罢了。
然而现实决定,一本小说想要在现在脱颖而出,在越来越挑剔的读者面前,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出彩或者全面的扎实但平庸了。
我可以宽容老书的缺陷,对于新书却越来越严厉。可怜的新作者,若是不能在基础扎实面面兼顾的情况下再写出自己的新意来,那么成神离他的距离大概就是飞鸟与游鱼了。
三、多线操作
本来这应该属于操作的一部分,也就是很硬碰硬的部分,本应该与作者个人的文学功底照应。但我还是把它单拿出来讲了,虽然只是简单地讲讲。
讲到RTS里的多线,我脑子里一会儿盘旋的是两队分别在地图两端甩尾的飞龙,一会儿是MOON的潇洒的如同四个选手同时操作的四线。
而讲到小说里的多线布局,我最早的印象是基督山伯爵的三条明暗交织最终汇到一起的剧情线。而后其实也看了很多,比如冰与火之歌就是好多好多情节揉在一起,虽然很繁复却丝毫没有让人觉得哪里是多余的。
有的作者是喜欢多线的,比如忘语(我可没说他的小说真的是多条线的),看凡人修仙传的人八成都会注意到在每个大型多人在线副本时,总是会出现大致让我脑中产生放幻灯片感觉的描写,大致如下:
①某个地方,怎么样的人,怎么样怎么样。
②某个地方,怎么样的人,怎么样怎么样。
③某个地方,怎么样的人,怎么样怎么样。
④某个地方,怎么样的人,怎么样怎么样。
⑤某个地方,怎么样的人,怎么样怎么样……
好吧……我要明确的是……多线的剧情安排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这更像是记流水账,所幸忘语也没准备把情节也写成面条一样(想象一下一筷子夹起好多面条,彼此平行挂起的感觉)。
也有的作者是坚持单线的……比如雷云风暴(废话……第一人称的小说)。
并不是说第一人称就一定是单线的,比如失窃的孩子一书……第一人称,单数章是一个人,双数章是另一个人……两条线有关系,但是基本没有交叉。
多线的花样很多,写好很难,写好了很漂亮,具体如何操作仍要靠作者自己考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