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廉颇逃魏(2)(1 / 4)

加入书签

公元前245年的时候,那张耳只有19岁上下年纪,他身躯长大、面容白皙、鹰目短须,长相虽然并不十分出众,但从小跟着信陵君出入政坛、耳濡目染、见多识广,自是颇有城府心机和一种傲气、豪气。他的密友陈馀本是魏国附近鄢陵人氏,布衣百姓,他年纪较张耳略微大一些,原来也不叫这个名字,因为在家乡斗殴伤人、被迫逃亡,隐姓埋名投到信陵君魏无忌门下当了一名车夫。

张耳为人豪爽仗义,凡事勇于担当,在信陵君府上颇有人缘,再加上他与信陵君关系密切,陈馀自然对张耳恭敬有加、百般讨好。一次,魏国与楚国为争夺泗水郡地盘发生战争,张耳奉命陪伴信陵君出行楚国沛县,参与魏楚两个的罢兵议和。张耳与陈馀分别驾车,结果张耳因为驾驶车马的技术不精,马匹意外受惊奔走,在驰道上撞死了一名楚国当地的行商,被沛县官吏扣押,依照楚国律法属于过失杀人、应被判处在脸上刺字、判处罚银并流放的刑罚。

友人陈馀挺身而出,替他承揽了罪名,假称是自己所驾驭的马车肇事,信陵君爱惜、袒护张耳、默许了陈馀当“替罪羊”的作法。楚国沛县县令曹荣经过审讯、很快就识破了张耳等人企图瞒天过海的伎俩,将张耳也擒拿进了官府、一齐治罪。信陵君无奈只好亲自出面登门拜访,好歹救下了二人。县令曹荣的儿子曹参(后为大汉平阳侯,位居大汉帝国开国元勋第二,仅次于萧何。)敬重信陵君的美名,他帮忙设法从中转圜,最终救下了二人,按照异国外交人员犯法,两国律法刑罚不同、取其轻的办法,按照魏国方面“走马过失杀人”的律法规定,判处陈馀罚银20两、张耳罚银200两,各杖责10和50棍来处刑,信陵君代替二人上缴了罚银。

此事过后,陈馀与张耳成为莫逆之交,共同在信陵君府上做事。信陵君晚年在政坛不顺、与魏安氂王兄弟失和后,终日贪杯好色,渐渐成了行尸走肉。张耳、陈馀眼看主人式微也毫无办法,只得陪着信陵君终日在酒糟、脂粉中过活,其他众多门客纷纷另寻它途。

这日,楚国沛县县令之子曹参和车夫夏侯婴、沛县小混混刘季(汉高祖)等人,前来魏国拜访友人----魏国王室宗亲宁陵君魏咎的弟弟魏豹,顺便到信陵君府上看望张耳、陈馀两位旧交。

看到昔日鸿沟之畔的深宅大院门前冷落车马稀、明显是颓废破败下来了,曹参不仅感叹道:“遥想昔日魏无忌窃符救赵,邯郸城下大败秦军拯救赵人。官拜五国相印、引五国之军痛击秦军,秦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至函谷关,秦人闭关不敢出,何等雄奇哉!怎奈世情如水,如今却是零落了。---你们看,这门前的拴马石都落上了一层尘土,看样子好久不见人来了,----也不知张耳、陈馀这两位朋友怎样?”

夏侯婴安顿好马车,让刘季去叩门。“咚咚咚”,刘季上前拉着门口锈迹斑驳的铜环用力叩门。“有人吗?开门!---”,里面许久没有人声回应。

刘季麻利地攀爬上府门口的荣华树,探头向院墙内张望,“咦,-----这府上的人呢,都哪里去了?”

曹参:“看来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竟无缘见到这两位朋友了。”

刘季在荣华树上呼唤:“曹兄,里面有人的!我看到了------我想这南门(正门)久不开启,必是已经封闭了,咱们去西门(侧门)吧。”

众人转到西门,果然见那里府门洞开,几个看门的魏卒无精打采地蹲坐在门口的阶石上打盹,门口旁边随手丢弃着几根肉骨头、引得几条野狗正在那里争抢。一片狼藉、散落遍地的枯枝败叶也无人打理。往里瞅着正对府门口的大堂上,竟然人影晃动、丝弦嘈杂、喧闹不休,传来女子们“咯咯咯咯“打情骂俏、放纵的笑声,还隐约飘来一股醇厚的酒香。

刘季抽动着鼻翼,笑嘻嘻地对旁人讲,“谁说咱们来的不是时候?----太是时候了!若是再晚一会儿,恐怕就曲终人散、不得美酒佳肴和美人了-----”

曹参呵斥刘季:“你就知道贪吃贪喝!----若是我们要走的时候,你一个人留下好了。”

刘季嬉皮笑脸地说:“大哥莫怪,小弟这不是有多日未打牙祭了吗?------这次,你们只管开怀痛饮,我来驾车-----啊,我驾车!”

夏侯婴奚落他:“一边呆着去!你驾车?那还不得让你嫂子们当寡妇?-----你在门口看着马车,我随同兄长进去再出来!”

刘季忙不迭从怀里摸出一块碎银子,塞到夏侯婴手里,眼巴巴地央求,“别家嘛!----你又不善饮酒,万一被灌醉了,无法驾车,那大哥可怎么行走?不如两全其美,你得银子,我解解馋,出来的时候再偷偷给你拎一些烧烤脍炙出来,如此甚好!----”

夏侯婴笑了,“那成,----不过,若是我吃不到你许下的脍炙,休怪吾不客气!”

刘季拉开衣襟,展露出里面一个油迹斑驳的口袋,“放心,见了烤鸡、烤鸭、牛羊腿这些佳肴,我先撕下两块,给兄弟放进去。---这个咱出言必行、有信必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