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廉颇逃魏(2)(2 / 4)
夏侯婴捧腹大笑:“连吃带拿,真有你的!这吾就放心了,-----那你跟曹兄进去吧,我来看守行车。”
---------
刘季抢在曹参身前,向门子们通报过名号:“快去传话!----就说大楚国泗水郡沛县友人刘某、曹某来访!”
曹参啼笑皆非地推搡了他一把,“呸!你当你是哪根葱,还想惦记着上座不成?------兄弟们,请前去通报,张耳、陈馀两位兄弟的在楚国的故交,前来拜访!”
列位,这个后来的汉高祖刘季(刘邦)一行当时是什么身份?曹参是楚国泗水郡沛县县令曹荣之子,彼时下海经商,倒腾楚国出产的丝绸往诸国贩卖,夏侯婴负责赶车。古时候商旅出行不易,不但经常受到各地把手关卡的小卒吃拿卡要、向诸国守关官员、关市上的均人(税务干部)小吏拱手奉上贿赂银两,还时常遇到土匪的抢掠,所以必须要招募一些游侠来保护。曹参身边那个大大咧咧的愣头青----刘季,就是个惯常恃勇斗狠的主,也就是贴身护卫打手。刘季家庭背景原本清清白白,其父是老实巴交的农夫,不料基因突变,偏偏刘季这个儿子生就不喜耕织,就喜欢摆弄些刀枪啥的。他跟李斯的儿子李由一样,也是十几岁就去参加了楚国童军。
那个时候,人的寿命很短暂,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就是秦王嬴政也仅仅活了49岁,象李斯那样能活70多岁的,实在是属于寿星了,至于荀况能活八九十岁甚至过百岁,那简直是奇迹了!无他,与世无争,心境平和罢了。
所以刘季、李由等人十几岁去当兵,这在当时并不罕见。不同的是李斯之子李由是家里遇到祸事、死心塌地去军中避祸、卖命,冲锋陷阵、搏杀在前,在大营中军阶不断获得攒升,最后成了楚军的校尉裨将。而这个刘季吃不得军中的苦,还有些怕死,结果在随同楚军出征吴越的时候开了小差、当了逃兵。地方官吏大肆追捕、缉拿逃兵,无奈之下,刘季年纪轻轻就鼠窜各地、被迫成了游侠。
不过这个刘季身处逆境,竟然没有落草为寇,他主要是受雇于远行的商贾、充当帮工兼打手度日过活。曹参经商来往各地,总被人家欺负,经友人介绍认识了刘季这个魏国不怕死的小混混,谈吐之间,觉得此人也还意气豪爽、处事机灵,就聘请他当了跟班。
一次,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一伙儿山贼抢掠,曹参和夏侯婴丢弃车马、货物逃避而去。那刘季两手空空、装作害怕的样子,蹲在车上不走。山贼们见他年纪轻轻就没将他当一回事,还跟他搭讪要吸收他入伙。刘季假意答应,跟着山贼奔去山寨之中。路途中趁人不备,从布匹、丝麻堆里暗地抽出一柄锋利的斧头,一连劈杀了三四个山贼,包括为首的那一位头领。
那十五岁的刘季一手拎着利斧、一手提着山贼头领的血淋淋人头,挺立在马车上怒喝:“不怕死的,给小爷我放马过来!”
剩下的山贼眼见头领被杀,死尸横陈,心中惊骇,“你到底是何人?”
那刘季阴森森冷笑两声、恶狠狠说道:“小爷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沛县刘季就是小爷我!-------来过过招吧,俺这把斧头杀人无算,今日正要血祭呢!-----老子的货物被血污了,也没法贩卖了,索性送给汝等裹尸,-----说吧,你们是自杀,还是他杀?”
剩余的山贼一哄而散,刘季的狂笑在空旷的山谷中激荡回响。
此事过后,曹参、夏侯婴与刘季关系更近一层,曹参、夏侯婴年长一些就当了兄长,刘季最小就做了兄弟。
曹参的父亲发现他们来往后对他讲,“那刘季本是个楚营的逃兵,又身负血案,就是个小恶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跟这种人搅合在一起,还能学啥好?明日,我就派衙役去逮捕他,你来带路。”曹参连夜去给刘季报信,让他快点从藏匿之地逃亡,介绍他到魏国自己的友人魏豹之处容身。自此,刘季流窜于魏楚两国之间,过着行踪不定的生活,不过三个人时常聚会、关系一直未断,反而更加紧密。
后来,曹参当了大秦帝国沛县的典狱使,就量才使用、捎带脚提拔刘季这个昔日的打手,当了沛县的泗水亭长,也就相当于今日的派出所所长。泗水亭长连同自己只管三个人,主要负责为驰道来往的驿马提供草料、沿途供应使者饭食,兼管盘查路人、缉拿逃犯,若是遇到强人,打不过就跑。所以,今日有人描述汉高祖刘邦,发迹之前官职相当于昔日楚国沛县的公安局长,这是不对的!
先秦时代相当于公安局长的地方首长是县尉、县长是县令、县委书记是县丞,亭长这个职务连官员序列都不是,它是由县衙门或各地乡老推荐、轮流派人担任的,其实是一种徭役,只不过威风体面一些。有官署给与的误餐补助、还能盘剥勒索些行商,也算是个身份卑微、地位特殊的小小美差。
-----
且说曹参、刘季登堂入门,那张耳、陈馀闻知故人来访,早已奔出厅堂之外迎候。
“哈!稀客-----稀客呀!原来是曹兄弟大驾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