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战地阴云(2)(1 / 3)

加入书签

秦国咸阳宫中,众将围绕在巨大的军事沙盘上,聚精会神地凝视着沙盘上标注为上党地区的小小区域,每个人都在审慎地思索着。

君王之位虚置以待,秦王嬴政没有前来参加来此次军事会议,秦相吕不韦实际主持。

上卿隗状:“近来,从王国上党郡传来的各种异常讯息络绎不绝,我方蒙骜、张唐、长安君等人正勒兵积极备战。赵国方面局势甫定,就跃跃欲试妄图谋取我上党。王国已经侦查到了晋北赵将李牧以及井陉关敌军的异动,赵国枢密府令庞煖、将军扈辄也起兵北行,而敌将乐乘、乐间、赵柯等人驻守邯郸外围。形势危急,下面请昌文君将军先来给大家点评一下战局。”

昌文君指点着沙盘介绍说道:“晋阳及雁门敌军李牧已经沿汾水南下,判断其意图在于夺取汾城、也就是昔日上党武安君与赵将赵括决死战斗的故地,妄图构筑一个大的包围圈,从侧背来威胁上党。如今晋地秋雨连绵、行军艰难,估计李牧军的行动不会顺畅,但也只是半月之间的事情,届时汾城(汾阳)一带必将发生激战。为了配合我军守备上党,最大限度保留军事实力,我建议王国政府弃守汾城,将精锐兵力调往附近高山坚守营垒、严密布防。如此一来,李牧即使夺取了汾城,也是一座空城并上了圈套,背上了包袱,他会心存顾忌,在秦军主力尚存的情况下,而不敢贸然全力东向去攻取上党。”

众将鼓掌称贺,“好呀,昌文君此计甚妙!”

昌平君也出来献策:“我们不妨立即攻取野王,扼制丹水、少水两河并流之地,效法先君秦昭王以战船运输兵马支撑上党作战,如此赵国方面必然闻风色变、不敢肆意妄为。”

秦将冯去疾、王翦、李信等人摇头反对:“此计不好!野王如今控制在韩国手中,夺取野王虽然有利于巩固上党,但在秦军于赵国交战之际,韩国也裹挟进来,这对我们十分不利。况且赵国军队也还没有攻进上党,若是情势紧迫了另当别论。”

吕不韦也喝叱道:“虽妇人不忘袭击仇人,何况国家乎?贸然得罪韩国,秦赵长平之争就又一次演化为诸国大战。戎狄豺狼、不知餍足。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若攻取韩国野王,这与我们当下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有违,此计断不可用!我们守备上党的同时,要让天下诸国知道,不是秦国要来攻打别人,而是秦国万般无奈、是被迫在打一场自卫战争。”

李信趋前:“相国大人,老臣李信忧虑之处在于--长安君太年轻了,大战艰危,恐怕他不能担当起监军之责。”

吕不韦:“怀德为宁,宗子为城(心怀仁德就能安宁,王国宗亲就是守护的城池),长安君成矫此番也是个历练的机会,他的师傅樊於期将军也辅助在其左右嘛。对于这个问题,为稳妥起见,王国决定派遣一人前往上党郡担任长安君成矫的助手,这就是秦王的师傅孟琨。如此一来,上党郡秦军张唐、辛胜所部的监军就由孟琨来担当,蒙骜、桓龁所部的监军就还由长安君主持。”

王翦凝视着山河战图,若有所思地指点着太行山几处山口,用手指反复度量着各战略要地和上党与邯郸的距离,这吸引了众人注意。“王将军,汝有何高见?”

王翦猛醒,大声说道:“相国、诸位大人!王翦细查太行八陉,思虑赵国所为,觉得赵国此番意图不在上党,而是精心设下圈套、意在覆亡我国呀!”

冯劫:“什么?快快讲开。”

王翦:“宴安鸩毒(贪图安逸享乐如同饮毒酒自杀一样致命、有害。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国将不国。赵国乃是我大秦的死敌,诸位且看!”

----

太行八陉是指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帜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太行山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经河北省延伸到山西省东北境,向南折向河南省西南,绵延千里。晋北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沁河水系向南汇入河水。河流长期的冲刷切割在太行山脉形成许多东西向横谷,成为穿越太行山的交通要道和商旅通衢。古时太行山即有著名的“太行八陉”之说,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陉,山之绝坎也,凡两山中断以成隘道者,皆谓之陉”。大体是:

第一陉,即轵关陉(济源----侯马),是晋地通往河南的要冲,轵关陉所穿越的,是太行山脉最南端的“尾稍”,从那里过了王屋山就进入豫北平原。纵横家苏秦论天下形势时,曾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之说。,

第二陉,即太行陉(泌阳-长治),在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三十五华里处,陉阔三步,长四十华里。太行关位于太行山南麓之丹水出口,是战国时韩国连接上党的唯一通道。太行陉起于河南沁阳,经晋城、高平可至壶关、长治(上党)。

第三陉,即白陉(河南辉县-山西长治),从太行山流下来的磨河冲出一条深谷,谷地的出口在河南辉县薄壁镇后,名为孟门隘口。孟门隘口山石颜色奇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