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山海之经(2 / 4)

加入书签

而这个天下,是指九洲之天下。

这让南廷君臣对开拓海外的态度变得热衷起来,不再仅仅是为了海外的矿产资源而激动,有了更“崇高”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那位发现“南金洲”的恒兴商会之首才得到了朝廷慷慨的赐爵封赏。若换作以前,给发现海外大6的商人赐爵是不可能的事,除赏赐财物外,顶多给一个七八品的官衔。然而,当有了“重现九州王土”的意义后,事情就不一样了。虽然赵构君臣对于治理海外之地没有多大兴趣,但对重现远古时期“四海八荒伏于王土”的辉煌却是非常热衷的。

可以确定的是,白轻衣和她的傲家先祖们,都到过九洲。

在天涯阁的岛上,种植有玉米、南瓜这些不属于中原的作物。在岛上的森林里,卫希颜遇见过袋鼠、驼羊,还有很像非洲狮或美洲狮的狮类动物,以及非洲的长颈鹿——傲氏三千年前的一位先辈游记写道,远古神州麒麟血统遗于八荒,后代杂交血统益薄,如今万不剩一,神通俱无……

卫希颜将这些游历记载与傲氏先辈对《山海图经》的解读本进行对照印证,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史实,颠覆了她的认知——

大约在距宋二万四千年左右,中州神通族率领普通人族对八荒之州进行地理开拓,经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四个时代,跨越了一万七千年的时光,中州文明和中州人族已经遍及九州,迎来了天下治极的大九州时代。但大约七千年前,中州先后经历了黄帝和蚩尤的战争、炎帝和黄帝的战争,大神通者陨落无数,留存下来的也多数消失无踪,中州之族力量锐减,遗下的多是力量普通的族人,即后世人称的“炎黄之族”,势力只能掌控中州之地;及至大禹袭位子启,建夏朝,始有“华夏”之称。

从严格意义上讲,将中州远古族称为华夏族,并不准确,只能说他们是华夏族的祖辈。而华夏文明也只是中州远古文明的一部分,不能用华夏文明代称中州远古文明,因为它的主体——神通文明并没有被华夏族完整传承下来。

傲氏先祖将伏羲女娲神农时代,列为大神通者的后七千年,是治极大九州时代;将黄帝之后的时代,列为炎黄族时代,即与神通族对应的普通族时代。而在炎黄族失去对八州的控制力后,远古中州的文明却仍在八州延续……,但傲氏先祖对这些文明的未来并不看好,记道“无源之水,若不开源,终将干涸”,意思是失去了源头,作为支流,若不走出自己的路,必有文明衰落的一日。卫希颜所知的几大文明的历史结局证实了傲氏先祖这个推断的准确性,她惊叹之余,忍不住要怀疑:这位傲氏先祖是否传承了远古族的一些预言术神通?

自远古文明散落于九州后,傲氏一族的任务就是走遍九州四海,寻找远古神通文明的延续,足迹所到之地,都默默地关注当地的文明。卫希颜从他们的记载中发现了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恒河文明和印第安的玛雅文明,她们传承的一些神通术,如星象占卜术、楔形图谶术等,都让傲氏族人有所领悟,但其中多数文明与他们修的真道神通并不相干。这是因为中州之地,存续了远古文明的神通术道,比如真道、武道、星象和图谶预言术道、符箓术道、阵术道等,而八荒之州主要存续的是远古普通文明,被神通族称为“杂学”,比如历法、地理、医药、建筑等等,都是杂学的传承,是普通人可以学习的,而神通术是道,是学不会的,只能“悟”。

但让卫希颜默然无语的正是这些“杂学”,曾经创造了多少辉煌灿烂的文明,虽然最终或消失或衰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曾经造就的辉煌直到千年后仍然让人们惊叹,并造成难解之谜,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去探索,而历史的真相就这样默默地掩藏在天涯阁的书海中。

卫希颜在天涯阁待了一个月,离开时带走了白轻衣写的那部《四海九州记》。依傲氏族训,每位傲家人从海外历练归来后,都要记下所见所得,以沉淀心境,领悟道念。白轻衣不仅印证了先人所见,而且去到了先人未曾去过的地方,涵盖了卫希颜所知的七洲四洋,还有她所不知的神秘地方。论眼界开阔,当世无人可及白轻衣。而她的游记,无疑是卫希颜了解这个时空的海外地理和风物的最佳指南。

待在天涯阁的这一个月中,她也阅读了以前没有重点关注的那些书籍和图绘,如地理论著和地图。比如,唐代贾耽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里面记载有从中国通往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七条海6交通要道,这说明在唐朝时,海上航路就已到达欧洲和非洲。

又如,宋英宗时代的一幅《华夷图》,绘图者的印章只有号,不知其本名,应该是一位掌握了高深测绘技巧和绘图知识、并且能收集到丰富的航海信息的地图学家,因为他画的是一幅世界地图:从图中,卫希颜可以辨认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主要海域的轮廓。

这说明什么?——

说明至少在北宋前期,宋人就已经发现美洲和澳洲了?!

但是,为什么这两洲的航路不为今人所知呢?

当卫希颜想到这个问题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