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南北之战(十一)(1 / 2)
u8小说当报纸上都在铺天盖地报道发现“阳州”时,东洋海军赢得了南北首次海战的胜利似乎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但对南廷朝堂来说,发现东极之州固然令人惊喜,但最紧要的还是和北廷的战事。就好比一个是远景,一个是近景,当然是近景更优先重要。
这次海战,南军胜利似乎是必然的——从海战三要素来说,都是南军占优势。
一是舰船要素。南廷造船技术比北廷先进,无论载重、速度、灵活性上,都优于北廷的战船。
北廷要想在舰船技术方面赶上南廷,必须得夯实造船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才有根基,否则,短期内或许能在造船技术的某方面赶上甚至超越南廷,但整体造船业会与南廷相差距甚远。
二是舰载武器因素。南廷海军战舰装备的是后装线膛炮,而北廷水师装备的是前装滑膛炮。
前装火炮最大的问题是射速慢。因为炮弹是从炮口装入,发射一次后,必须用湿拖布伸入炮膛熄灭火药助燃后的火星,并拖干净助燃物的遗留残渣,防止炸膛,再用干拖布伸入炮膛擦干,然后填入火药,助燃物,再塞入炮弹,这个程序显然繁琐而又缓慢,无法与后装炮的装填速度相比。
而且,线膛炮在射程上又比滑膛炮占优势,这让南军可以在北军射程之外随意开炮。即使北军水师出动的多是中小型战船,比南军的主力舰灵活,而且小型战船也不易被炮弹瞄准击中,但南军的大小舰船都装上了风帆系统和车轮桨,行动敏捷,而飞剪式护卫舰的速度比起北军小型战船还要更胜一筹,既护卫主力舰与北军战船拉开距离,防止被从水下钩船和小艇火攻,又配合主力舰咬住北军战船不放,猛烈炮轰。半天下来,南廷海军依然精神抖擞,北廷水师却已遍体鳞伤。
三是实战因素。南军的海战经验和海上战术都胜过北军。
海战比起6战,更重视实战经验。在6战中,有时候军队的士气和战斗意志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让一支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军队打败一支作战多次的军队,战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就不少。但在海战中,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除非双方舰船和武器配置都差不多或者相差不大,否则很难发生以弱胜强的战例。
从南军此次出战的东洋海军来看,虽然只是经历过剿灭海盗的实战,没有像南洋海军那样经历了和三佛齐、注辇两个水师强蕃的千艘战船交战,但是他们曾和南洋海军进行多次海上交战演习,舍得用炮弹和战舰练出炮手的准头和舰船之间的配合,而这是北军水师无法比的——军费紧张是北军水师心头的痛,实战演习虽然可以提高战术和射击准头,但打的是钱,不可能像南军海军那样频繁地进行大规模演习。
因此,尽管北军水师训练刻苦,士气高,纪律也严明,但作战经验的差距不是训练和士气能够弥补得起来。
而且,在舰船作战的战术上,南军海军已经摸索出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完成了从传统水战到远程炮舰战的转型,而北军水师还在这个转型的摸索过程中,自然高下立见。
但北军水师在这次海战中也表现得可圈可点,在舰船、武器、海战经验都弱于南军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对战三个时辰不落败,可以说在水师战力上已经超越了三佛齐和注辇这两个南洋强蕃的水师。这两个国家的水师战力是在彼此数十年的对抗中磨砺出来的,经历过大小无数战,而北廷水师只有剿灭近海海盗的战例,如此一比较,就知道北廷水师平日的训练是何等刻苦了,方能有此实力。所以,北军水师此战虽败,却也赢得了南廷东洋海军的敬意。
而此次海战对北廷来说,战败也在意料当中。雷动在如此不利的实力对比下,仍然同意水师出海作战,而不是固守海岸要塞,就是要让北廷水师与当世最强的水军正面碰一碰,失败了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有能在今后缩小差距。
而东海海战的过程也的确让北军水师直面感受到何谓远程海战,南军舰队横队和纵列的队形变化、舰船穿插的战术配合、舰首炮和侧舷炮的远近轰击、舰船信号的迅速传达……,给北军水师上了震撼的一堂课。
而这堂课北军付出的“学费”并不高。因为有约战的规则,允许救生舟及时捞救落水船员退出战斗,失去战斗力的船只也可以及时升起绿旗,表示退出战斗,免于被南军轰炸沉船,拉回北军船坞还能修缮再用,无论人员还是战船的损失都要比正式战斗小得多。可以说,这一战是雷动给北军水师的磨砺战。
当然,卫希颜不会让南廷海军免费给北廷水师当教练,淮阳州就是北廷付出的“教练费”——东海之战决定的是淮阳州和泗州的归属:北军败,淮阳州划归南廷。
淮阳州(今江苏宿迁市、邳州市)与泗州相邻,在泗州之北,海州之东,宿州以西,就像是一根楔子切入到南廷的淮南东路内。如今,南廷等于将这根楔子拔.出来了。自此,海州、淮阳州、徐州,在南廷淮南东路的版图上就连成一线了——对进攻北廷山东路形成更进一步的局势。
而在北廷看来,失去徐州之后,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