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游玩(1 / 2)

加入书签

天工造物,何其精巧:“那莲花峰指的是哪里!”杨树林问,几人登上高处一望,果然附近几个山峰好似莲花瓣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在纪律低重的白云缠绕下,真似水中的莲花。

“那位什么又叫地角呢?”刘炳坤问道。

“天之涯,地之角,恐怕指的不是地边的意思,我觉得那五个莲花峰也像五根脚趾头,石鼓石像后脚掌,石鼓石底下那条缝,就像较低下那弓起的缝,古人说地脚,恐怕是说大地的脚丫子,传來传去文人觉得不好听,把五个脚趾头山峰,叫莲花峰了,把后脚跟叫石鼓山了,把大地的脚改叫天涯地角的角了!”王大力戏说道。

又挖了十來天,他们这组到代县县城附近了,大禹是三过家门而不入,但王大力他们不是大禹,沒來过代县,南绛北代,忻县不赖,就指这三个县都是好地方,县城也不错,他们商量一下放一天假,明天每人挖两个坑补上,便坐上卡车,到了县城。

县城和忻县差不多,街道的宽窄也和忻县差不多,房屋建筑也相差无几,不同的是,他们的房子都刷成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等各种颜色,不光门窗梁柱是彩色的,就连房顶好多家也都带颜色的,不像忻县,都是蓝砖蓝瓦,木原色门窗,逛了半个多小时,县城也逛过了,他们便來到北门下,见北门高大挺拔,和忻县的北门一样,且少有破损,城门楼是二层的,门楼上挂着号多匾,足有五六块,有的写着禁守边陲,有的写着气吞山河,还有三块匾引起众人注意,王大力说:“你们看那块最旧的匾,写的是固若金汤!”

“怎么了?”鲜可欣问。

“固若金汤,沒成金汤,倒让人家金国从这里趟进來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那杨六郎不是在这抗辽的吗?”鲜可欣说。

“杨六郎是在这抗辽的,他们这代到沒事,可是他们后代不行了,让金人打过來了,你瞧那匾,谁写的,赵匡胤,赵匡胤谁啊!宋朝皇帝啊!他希望这固若金汤,他的子孙不争气,写字画画逗蛐蛐,把一个国家糟蹋了,结果俩皇帝让人家金人给捉住扔井里边了,到那坐井观天,那匾上小字,不是写的赵匡胤三个字吗?”

鲜可欣和刘炳坤一看,果然依稀可识,又看另两个金光闪闪的匾,一个上边写的是天下雄关,一个写的是天下第一雄关,天下雄关上題名时康熙,天下第一第一雄关題名是乾隆,两个匾都颇新,金色的字依然烁烁生辉:“你说这乾隆也写匾,康熙也写匾,康熙写的是天下雄关,乾隆写的是天下第一雄关,为什么?”鲜可欣问。

“乾隆是康熙孙子,孙子总要超过爷爷,一辈更比一辈强,所以乾隆要比爷爷多写一个字!”杨树林说。

“我看觉得康熙和乾隆題这匾沒安好屁!”王大力想想说:“他们当皇帝时,雁门关早算国内的了,雄什么关,挡谁呢?他们给关題字,是想讽刺明朝,你这样险要的关口也让我满人攻破了吗?也想夸夸他自己,我们满人是多么强大,能攻破这样的雄关!”

“别胡猜了,听说城外还有六郎庙,咱们看看去!”刘炳坤说。

,,,,,。

“六郎庙是座不大的庙,是杨六郎的庙,在古城墙的边上!”看到古城墙,王大力问。

“古城在这儿,那雁门关呢?”

拉他们來的司机是代县人,听了他的话便说:“北门城楼上的匾,大概就是雁门关的匾,给摘下來挂这儿了!”

“为甚!”杨树林问。

“雁门关那又沒人守,沒人住,匾挂那怕坏了和丢了,所以弄代县城门楼子上了!”

“哪时候弄过來的!”王大力问。

“谁知到,我小时候就见挂北门上!”那司机说。

他们进了六郎庙,庙里塑着一个白脸将军,持一杆红缨枪,金盔金甲,三缕长须,两眼炯炯,左边站个黑脸大将,穿黑甲,右边站个白脸将军,穿白甲:“他们是谁啊!”杨树林问。

“中间的肯定是杨六郎了,左边是焦赞,右边是孟良!”刘炳坤说。

“你瞧,他们的像都沒砸,还像新的似的!”杨树林说。

那司机听了,说:“代县人好多姓杨的,杨六郎是他们祖宗,谁敢砸祖宗像啊!代县外姓人也崇拜杨六郎呢?凡杨六郎的物事,文化革命红卫兵都沒动一下,不像保德县,文化革命一來,红卫兵就把潘仁美的像砸了!”

“保德县也是忻县地区的啊!”刘炳坤说。

“是啊!保德县也有个宰相庙,庙里塑的是潘仁美,潘仁美的老家就在保德潘家庄,别人都骂潘仁美,但保德人绝不骂,说潘仁美是战功卓越的武将,是治国安邦的贤相,人们骂潘仁美,是潘家庄叫了台戏,沒给人戏班钱,人家班主生气,便在戏里编排着骂潘仁美,,,,,,真的,听说的!”那司机说。

东往西走,走了一会,到一个高土坡前,司机说:“这是李陵碑,看看么!”

“看!”众人一口一词,车停下后,大家便向土岗走去,土岗在破旧长城外边不远,杂草从生荆棘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