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熬制红糖(2 / 3)
凶险。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商贩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他亲眼目睹的一些事。
&34;榷市虽是官府设立,但那里的交易并非总是风平浪静 。&34; 老商贩说,&34;你们知道,榷市上交易的不仅是普通的货物,有时还有违禁品。一些胆大的商人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暗中交易那些被禁止的货物。&34;
他继续说道:&34;我曾见过,一些商人因为交易违禁品被官府捉拿,不仅货物被没收,人也遭受了严厉的惩罚。而且,榷市附近时常有山贼和马贼出没,他们窥视着商队和零散的商人,一旦有机会,就会下手抢劫。&34;
陈元听得心惊胆战,但同时也意识到,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他知道,如果能够妥善应对这些风险,榷市确实是一个好地方。
老商贩又提到了一些榷市的内部情况:&34;榷市的税收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官府对每笔交易都要征税,这对我们这些小商贩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榷市的官员有时也会索贿,如果不满足他们,我们的货物就难以顺利交易。&34;
陈元听着这些话,心中开始盘算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他知道,如果要在榷市上交易,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确保货物的安全,还要处理好与官府的关系。
在陈元所听到的故事中,榷市的商人们时常面临着来自边境不同部族的威胁。在这些故事里,不乏有关鞑靼族众人欺负和哄抢货物的情形。一次,一位曾经亲历过榷市交易的老商人,讲述了他所目睹的一次事件:
&34;在边境的榷市,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因为那里不仅是交易的地方,也是各种冲突和纷争的温床。&34; 老商人叹了口气,继续说道,&34;有一次,我们正与其他部落进行着正常的交易,突然,一群鞑靼族的牧民冲了进来。他们手持武器,大声嚷嚷着要抢走我们的货物。&34;
他回忆说:&34;我们试图用官府的名义来威慑他们,但那些鞑靼族人似乎并不买账。他们粗暴地推开了守卫,开始哄抢货物。我们中的一些人试图反抗,但很快就被他们制服了。&34;
老商人摇了摇头,表情凝重:&34;那次事件之后,我们损失了很多货物,在榷市交易,除了要与官府打交道,还要时刻提防着这些边境部族的强盗行为。&34;
陈元听着这些故事,心中对榷市的危险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决定,如果将来有机会去榷市,一定要带上可靠的兄弟,否则可能人财两空。
陈元带着这些工具回到家时,赵大嫂和柳大娘已经把高粱秆都处理得差不多了,石磨旁边堆着一堆碾碎的残渣,大缸里也已经收集了不少汁液。李大头则在一旁帮忙整理着场地,为接下来的熬制工作做好准备。陈元看到大家都在忙碌着,便走上前去,笑着对赵大嫂说:“大嫂,辛苦啦,多亏了你们呀。”赵大嫂连忙摆摆手说:“这有啥辛苦的,都是干活,我们也长见识了那。”陈元又转头对柳大娘说:“大娘,等做出红糖来,也让你们尝尝。”柳大娘乐呵呵地说:“四儿啊,你就放心吧,我们都盼着这红糖能成呢。”
制作红糖,也算是一项发财致富的黑科技了。陈元想着为了不使制作红糖的秘密外泄,他在镇子上的杂货铺,在那里,他精心挑选了一些其他香料和草药。回到家后,他将这些香料和草药放在一旁,让赵大嫂熬煮。大家都好奇地询问这些是什么时,陈元故作神秘地说:“这是一些能让红糖更独特的秘方用料,可不能随便透露。”几人虽然有些疑惑,但也不敢多问,毕竟陈元是东家,这都属于商业秘密。看来做红糖并不是那么简单。
李大头则在一旁帮忙整理着场地,为接下来的熬制工作做好准备。今天所有的高粱秆的汁液都榨了出来。陈元对赵大嫂和柳大娘说道:“今天真是辛苦你们了,明天你们就在家休息吧,剩下的力气活我和大头就可以了。”
赵大嫂还想说什么,柳大娘使了一个眼色,俩人便告辞了。
几人也知道,陈元可能需要做一些秘密处理不方便外人在场,便识趣的离开了。李大头很暖心,关键时刻,陈元开始放心的用自己了,说明我大头和四哥的关系很铁了。
第二天,陈元和大头反复说了几遍流程和注意事项,直到大头明白了才开始。
首先,他们先把收集到大缸里的高粱汁液准备进行下一步的过滤。俩人用滤网把里边的残渣一遍一遍清除。
为了保证质量,俩人找来了一块干净的细纱布,两人一人拉住一头,将纱布撑开,陈元则小心地把高粱汁液缓缓倒入纱布中。只见那汁液顺着纱布慢慢流下,一些细微的杂质被留在了纱布上。
在过滤的过程中,陈元全神贯注地盯着,不时调整着倾倒的速度和角度,确保每一滴汁液都能被充分过滤。李大头也格外认真,双手稳稳地拉着纱布,眼睛紧紧盯着过滤的情况。
经过一番细致的操作,过滤后的高粱汁液变得更加纯净清澈,没有了一丝杂质。随后,他们把过滤好的汁液倒入锅中,然后在锅下架起了旺旺的柴火。
随着火势的升腾,锅中的汁液开始翻滚起来,冒着腾腾的热气。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