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七彩狐狸眼(1 / 2)
入了香堂,拜了老爷子,迎了祖师,才真正算帮会中人。腰里别着把洋火炮,绿衣的街警都惹不起!
菜头听过不少青帮的事,便问刘半仙:“您老人家在青帮的辈分咋样,是不是聋子放屁,不同凡响。”
刘半仙自傲道:“老夫头顶通字,脚蹬觉字,怀抱悟字,你说大不大?”
菜头乐道:“还真会顺杆爬,菜爷送你去居委会信不信。”
我奇怪问他:“听说青帮内部收徒很严,大部分没有字号和排辈,你是怎么混到悟字辈的老大哥上?”
青帮内部讲究师徒传承,刘半仙号称悟字辈大哥,那他师傅,至少是通字辈,甚至大字辈的老人物!
那种人,在历史书上都有名。
“你们听我往下说。”刘半仙很少跟人炫耀这些,见我们来了兴趣,自然乐得抖威风,于是把前因后果说了明白。
他在西北掏了几年干沙子,虽没遇见价值连城的冥器,但那双招子还是雪亮的。
加入青帮后,他拜在荣社门下,本来是个不入流的小头目,负责收妓院的保护费,偶尔当当打手。
当年上海滩叱咤风云的黄金三大亨,连军方都要给些面子,刘半仙算是攀高枝了。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无不是南北通吃的大佬。
青帮在上海滩,先后成立了仁社、荣社、恒社等社团加以区分,刘半仙加入的荣社,便是黄金荣一手创立!
当时的荣社,有部分国民特务的影子,势力非常庞大。
这个黄金荣的下场,是三大亨里面比较好的。这辈子吃喝嫖赌啥都干过,临了寿终正寝,活了八十多岁,倒也不亏。
刘半仙本来是个可有可无的小混混,勉强算荣社的外派成员,在内部压根说不上话。
一次机缘巧合,他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
说是黄金荣从古董商人手上,买到一卷敦煌盗出来的唐代金刚经,准备送给一个军阀的母亲当寿礼。
唐代经书能传到民国的,无不是凤毛麟角,掰起手指数都能数出来。
刘半仙读透了营丘九头书,对宝贝尤为敏感,他觉出那本金刚经有猫腻,当着八个当铺大朝奉的面指了出来,因此名声大噪。
黄金荣见刘半仙很有见识,问他出身,才知是降魔丈士之后。
当时黄金荣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无论是走私烟土,倒卖枪械,甚至工业商业纺织业都有插足。
人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眼下兵荒马乱,连清朝皇帝的祖坟都让人给挖了,宝贝流得满地都是,黄金荣自然有了兴趣。
恰好卢芹斋有意将国内文物运到西方拍卖,牟取暴利。于是黄金荣在荣社中,成立了一个“救国护宝”队,任命刘半仙当副队长。
说是护宝,其实就是强取豪夺,把民间的古董收集起来,或者直接找个古墓开挖。
刘半仙靠着营丘九头书,点风水,寻龙脉,无有不中。
带着几十个亡命徒挖到不少好东西,地位水涨船高,在荣社内部也越来越有分量。
黄金荣虽是三大亨,但他本人并没有正式加入香堂,刘半仙能混个悟字辈,已经相当不容易。
青帮以师徒传承,内部管理如同一个大家族,有字号和辈分,极为严格。
即: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行礼,大通悟觉二十四字。
到了民国上海滩,青帮中的辈分已经用到“大通悟觉”四字上。
能称得上大字辈的老头子,当时仅有十七人。杜月笙的师傅是陈世昌,徒弟拜了师,要在师傅的辈分上降一等。
严格的说,杜月笙也才悟字辈,张啸林是通
字辈。
黄金荣没有正式加入过青帮的香堂,不过对外自称拜了大字辈老爷子张镜湖为师,他应该算通字辈。
刘半仙拜在黄金荣门下,算是悟字辈中年轻有为的,在当时,可谓前途无量。
后来全面抗战爆发,上海一时风雨飘摇。
刘半仙见风使舵,觉得青帮这棵大树要倒了,于是拿了几百块大洋,说是出去收购古董,匆匆离开了上海滩。
当时的三大亨早已土崩瓦解,张啸林被暗杀后,曾经的辉煌也烟消云散。
刘半仙出门没看黄历。他刚带着金银细软跑出去,遇见乱兵和土匪,几百个大洋被抢了个精光,差点让子弹打死。
一朝天堂一朝地狱,他又变成了穷光蛋!
跟那些难民在各地的城镇乞讨,或是偷些没人要的烂菜叶子糊口。
身上分文无有,只有他逃到上海滩时穿的烂棉衣还在。他裹了裹袖口,跟着逃荒的人群往西南的铁路走,走到夏口的时候,刘半仙觉得自己不能再跟下去了。
当时天空出现了“七彩狐狸眼”的异象。
他学了营丘九头书,虽不能通晓过去未来,却也有些推演的心得。
眼见神州大地炮火纷飞,百年的青帮都销声匿迹,自己再能跑又能跑哪去?
相书说,七彩狐狸眼出世,必有至宝,届时龙争虎斗,群雄逐鹿。刘半仙不想当难民,他也没打算老实本分受人欺负。
他看天上的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