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象雄文明(1 / 2)

加入书签

徐宁很珍惜的把自己的书收进背包,轻声询问朱学正:“老师,我们真要去羊卓雍湖吗?从地理位置来看,那虽然是三大圣湖,但气候和环境,恐怕并不适宜古代的城池定都,也不可能有大规模人类遗址痕迹。”

朱学正道:“象雄文明涉及最原始的神巫信仰,‘苯教’的诞生。三大圣湖附近的玛尼石,还有残存的苯教万字符雕刻,我想不至于让咱们白跑一趟。以前去藏地的山脉,无论昆仑还是唐古拉,虽然有远古痕迹,但收获都不大,咱们确实得改改目标。”

见徐宁心存疑虑,我便给他解释道:“去山脉的收获,不如去平原湖泊的收获大。我看过地图,羊卓雍湖附近虽是荒漠,但离布达拉宫不算远,在古代绝对是政治文化经济的集中地之一,又有神巫信仰,总比去爬雪山好。”

雪山发现古代城池的概率几乎为零。

因修建城池,要考虑对外的交通、居住、耕种,选山坡明显是不可能的。

相反,平原则更适合修城。

陈翔不服气:“当地人对山有很特殊的感情,对山神的敬畏超过了圣湖的崇拜。我们发现过很多象雄文明时期的石头祭坛,都是在雪山的冰窖里,从来没有平原上的先例。”

我之前没来过藏地,但斗挖了不少,可谓经验十足,有资格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觉得去湖边比去雪山好:“你们要搞清楚,古代的都城和祭祀,是两个地方,也就是神权和王权是分开的。比如夏朝,自少康复国,定都于斟鄩,但祭祀祖先宗庙的地方,却在西河,故而竹书有‘西河叛’的字眼。”

即使藏地与世隔绝,宛若地球顶端的明珠,我想文明的起源脉络也是不会变的。

那么,即使古代人把

雪山当成祭祀之地,但城池和居民区,绝对不可能在雪山上。除非那时候的人,很喜欢稀薄的空气,喜欢缺氧,喜欢每天憋得跟个猴子似的。

朱学正对汉学的研究也是不少。

目前国内研究藏文明,主要就是追溯象雄时期的起源,以及藏汉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历史见证。

因此对我的观点,朱学正比较认可:“前几次咱们去雪山,除了发现一些石头祭坛,确实没有古老的城池遗址。我看去羊卓雍湖也不错,做事要大胆些嘛。”

“嗯,还是老教授有魄力。”我不忘拍个马屁。

见状,徐宁不再说话,继续低头看自己的书。陈翔则和自己的跟班马可喝酒,估计是盘算到了羊卓雍湖,再赶我走。

我点了根烟,发现这些都是学生,只好把烟给掐了:“教授,我对藏文明还不了解,请您跟我说说,让咱们也学习学习呗?”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即使我这次不是来倒斗,出于职业习惯,我也会先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人文风情。

朱学正的牙齿掉得差不多了。他把糌粑放在青稞酒里泡软,慢慢抿着嘴唇吃。见我询问藏文明的事情,这是他的专业,便乐道:

“好嘛,年轻人是要多学习,咱们互相讨论,不存在谁教谁。我以前的老师便说过,干我们这行,是拾人牙慧,学无止境。”

我对朱学正的观点很认同。

这确实是个涵养极好的老学究人物。

徐宁是朱学正最出色的学生。

朱学正便让他给我讲藏地历史。林小萌则百无聊赖的玩着自己乌黑的马尾辫,这些知识,他们耳朵早就听出老茧了。

徐宁推了推自己白白净净脸上的眼镜,一本正经道:“藏文明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也就是中原的夏晚期到殷商早期,最古

老的象雄文明便出现了。”

藏地最古老的文明,便是在阿里地区起源,经文里,称“象雄”。

象雄,是指永恒不灭之意,可照破宇宙之黑暗,还尽世界光明。

象雄王朝的出现,曾横跨整个藏地西北及东南诸山,地域广袤,人口稠密,产生了极其辉煌的人文、工艺、建筑、金属冶炼。

“象雄王朝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以神巫祭祀为主,主导国家的发展和王权的废立。被象雄信仰的神巫,称为‘苯教’,这是藏区最古老的宗教和神祇系统。苯教,也是象雄文明的根,相当于种子,起源于雪岭诸国。”徐宁神采奕奕说道,眼中有光。

我以前没接触过此类政教合一的国家。

在华夏,神权和王权是分开的,这种由宗教产生了国家的事,我还是头回听说。

象雄王朝信仰苯教,在藏地繁衍生息,不断传承。

据说都城,在世界之中心,地球之正央,位于魏摩隆仁最顶端的四方明台上。

伟大的象雄王恩泽四方,驱散黑暗,带给人间光明和吉祥。

魏摩隆仁,是“苯教”信仰的圣山,也是许多教派都公认的世界中心,据说那里是整个地球诞生的“点”,能旋转世界。

因此朱学正以前的精力,都放在寻找魏摩隆仁,这座经文里面传说中世界中心的圣山上。

徐宁沉浸于自己的知识海洋,尽管他说的话很枯燥,我还是耐着性子听下去。

“大概在三千年前,古象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