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精彩对话·激情辩论(6)(1 / 3)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进行到这里,相信一定给广大的网友带来不少的收获。这里是房地产业界最前沿的思想盛宴,这里是房地产业界意见领袖的诞生之地,这里是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向的眺望台。各位网友,今天话题进行到这里,再见。
(本文摘选自2007年8月25日新浪房产频道《地产三剑客》节目)
5 与牛凤瑞、邹东涛激辩中国房市
和讯网:各位和讯网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光临和讯评论“核心访谈”节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郭哲。我们今天的访谈有点特别—请来了三位嘉宾。先把背景向大家介绍一下:2009年4月23日社科院发布了《房地产蓝皮书》,该书发布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5月12日,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研究员发表博文《〈房地产蓝皮书〉站在了开发商的立场》,公开质疑由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主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房地产蓝皮书》的权威性与立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5日,牛凤瑞通过《每日经济新闻》对该质疑进行了回应。19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房地产蓝皮书》终审签发人邹东涛教授又特别给和讯网发来了他对这一争论的评点。当然,关于社科院《房地产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的讨论并没有结束,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论战从未停止过,而这种争论的背后,其实是汹涌而焦虑的公共诉求。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今日我们特别邀请到曹建海老师、牛凤瑞老师、邹东涛老师这三位当事人作客和讯网,面对面地对此次事件以及当前的地产相关问题与各位网友一起进行深入探讨。三位老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曹建海:各位网友下午好!
牛凤瑞:各位网友好!
邹东涛:各位网友下午好!
和讯网:既然这个事是曹老师最先发起的,那我们今天就先请曹老师说一下,当初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博文呢?
曹建海:博客文章并没有在报纸投稿,可能还不想引起媒体的关注。我的博客在新浪、搜狐的点击量都是有限的,但是被媒体发现之后就比较高了。我关注蓝皮书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认为房价仍然会上涨,但是幅度会比2006年小。2008??,蓝皮书认为房价会继续上涨,不会出现拐点,2009年的看法是上半年房价会回落、下半年上升,所以2009年房价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落。2007、2008年的判断可能跟实际有些出入,2009年的情况可能跟实际也很难吻合,比如说上半年是在上涨的,但是我认为下半年可能又要重回回落的轨道,所以与蓝皮书的观点是完全反过来的。我又看了过去几年的,因为都是年初成稿,到4月份发布,可能各年的情况都有一些出入,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第一年认为房地产会成为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定性的东西,关键是如何界定它的范围,如果只是开发商恐怕是很难,如果把社会事业也加进去恐怕这个判断才准确。我在4月初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我认为中国城镇的房价,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为主的应该有四到五成的空间,这跟蓝皮书的观点是反过来的,我认为有必要澄清我的立场。人家说社科院又说左又说右到底是说什么,有人甚至认为是同一批人做的,所以我认为要澄清一下。
和讯网:牛老师,蓝皮书从一开始就是您做主编,刚才曹老师说跟现实有差距,您怎么看?
牛凤瑞:预测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每一个预测的方法和预测者都不可避免的。刚才曹老师说我们的预测是错误的,恐怕你没有仔细看那本书,比如说2007年预测说2008年房价上涨,2008年房价是不是涨了?如果上涨了我的预测就是准确的。如果你说某一个城市2008年某一个下降这是准确的。我们讲话也好、判断事物也好,要以基本事实为根据,以全国的统计数据为根据,而不是以某一个例子、某一个时段的某一个数据为依据。这就是说我们宏观的判断跟局部判断的差异。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中国房地产业所谓地位的问题,咱们一直说支柱产业,它能够提高中国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等等,实际上这是两回事。并不是中国所有的产业都能够直接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光是房地产业,其他很多产业都是这样的。但是房地产业是为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物质条件、物质依托的产业,这一点恐怕没有什么疑问。因为我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基本住房来保障,还是我们的科学实验是需要房屋作为物质载体一样,所以这是两回事。所以我想作为房地产业的地位,无论我们赋予它什么地位,我只讲一个事实,2008年中国房地产的投资是多少?3.05万亿人民币,这个投资规模可能是国内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的投资规模,这就是现实。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投资规模,因为它是关系国计民生,因为它是改善中国人民的居住条件,它是改善中国人民民生的一个物质条件。特别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未来十几年我们要快盖房子、多盖房子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