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精彩对话·激情辩论(7)(1 / 4)

加入书签

牛凤瑞:你刚才问的房价问题,我来解决。有关中国的房价问题是讨论得最激烈,也是争论得最厉害的,我讲三句话。第一,房价的涨涨落落是市场配置房地产资源的基本形式,要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房价在内的这种价格控制必然是向着逐渐放宽、放松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真正有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才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第二,房价的这种变化,它是目前我们分配住房资源的最有效率也是最公平的杠杆,否则的话我们只有回到原来的实物分配上去。通过房价的分配,有人说我们住房改革以后,中国住房领域基本不畅通,我不赞成这个看法。我们还要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000年以后,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是大大改善了,或者总体上大大改善了,还是没有改善,还是小有改善,这是我们判断未来方向的一个基本依据。第三,房价的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分配关系和再分配关系,那么作为一部分购房者来说,它的理性需求是房价越低越好,卖房者是房价越高越好,但是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因为住房的满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长期过程是从首先满足少部分人再满足大部分人,从较低水平的满足到较高水平的满足。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说是官商勾结,抨击这个事,因为房价高了地方才有了较高的土地开发收入,因为有了比较高的收入才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你既然有钱,也想早一点改善居住条件,那就多交点税,这也是一个社会分配的杠杆。同时我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也提高了土地价格,这又是一个循环。当然不是说房价越高越好,房价过高造成生活指数上升,生活指数上升就造成工资上涨,用人单位工资上涨造成企业竞争力的下降,整个城市活力下降。所以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存在几个利益主体,这几个利益主体都是理性的,但是存在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关系。什么是真实的价格?市场形成的价格是真实的价格。

邹东涛:核心是房子的价格问题,价格问题要算账,我认为这个要理性地来看。确实房地产价格过高了,高到了大多数消费者溢价。咱们做书写书的立场是向着大多数消费者、购房者的。

牛凤瑞:你得说是买房的大多数,买了房的人恐怕不这么想。

邹东涛:首先要分析内在机制,房地产的房产为什么价格这么高?高在哪里?是黑心老板弄高的,还是谁弄高的?这个要说实话,要分析。这个问题既有市场因素,也有政府因素,很多体制因素等等。房地产价格推动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成本推动,第二个是消费拉动,当然这二者都有。中国房地产价格太高首先是成本推动,建房需要地皮,地皮钱在房价里面占很大的比例,地皮钱的高低问题又与我们各级政府出卖地皮价格有关。为什么价格能高?这也体现了国家财政政策问题。1994年新的分税制下来以后,分税制的权利一般是向中央政府倾斜了,中央占了分配中的大部分,也占了转移支付的大部分,既提高财政税收比率也提高了转移支付的比率,比如说消费税中央占100%,增值税中央政府占75%,地方政府占25%,这种情况下使得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很难运行。房地产发展起来了,地方有土地,通过收购土地向开发商转卖土地,一下地方政府拿到一大笔财政收益。地方政府拿到财政收益以后,首先向国家国土资源部上交40%,然后向省政府土地资源厅上交20%,还有40%归地方。如果地方政府土地价格太低了,落到地方财政腰包里面的钱太少,地方政府很难运转。而且说到房地产价格问题,价高价低,当然购房者希望价低,但是地方政府收契税7%,房价越低契税越低,房价越高契税越高。所以说各种因素推动了房地产成本的增加,再加上房地产劳工阶层也不断地增加,种种原因造成了房价上涨。

牛凤瑞:咱们分析分析土地经营权。都承认中国的土地是稀缺的,稀缺的土地价格下来以后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低效率的、浪费性的过度占用,任何一种稀缺资源如果价格低了肯定会造成这个结果。是不是越高越好?直接的土地是财富之母,是我们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第二,从经济学来说,土地是经济要素、生存要素。第三,土地还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基本杠杆。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们对土地问题就会有另外一种看法。

曹建海:土地价格跟地租有关。中国土地是稀缺的,日本土地也是稀缺的,日本的土地从上世纪90年代跌了60%以上。

牛凤瑞:以什么为参照系跌,如果以最高点为参照系,任何一种价格都是下跌,如果以最低的为参照系还有上升的。中国未来的房价、地价总趋势是增高还是下降?你认为2011年下降40%~50%,我认为不可能,咱们可以打赌,全国的房价2011年下降50%的话,你赢我输。

曹建海:我认为2012年到谷底。

牛凤瑞:我说房价高不高谁说了算?市场说了算,市场形成的价格。

曹建海:错误的政策可能导致错误的市场运行。中国房地产业基本上市场化了,地价、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对建设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