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主顾开拓 (1)(2 / 3)

加入书签

因为工厂做五金产品,工作的危险系数很高,工人不买保险,自己心里不踏实,不过手头资金紧张。在我的沟通下,她同意购买一份员工的团体意外险,保费1 600多元。我还给她垫付了几百块钱,第二个月她就还给我了。

从认识这两个客户到成交,说明做业务一定要学会包装自己,但我们的出发点一定是能帮到我们的客户。我一直有个观点:帮别人就是帮自己,骗别人就是骗自己。而如果我们能在客户困难时帮助一下,客户可能会一辈子记住你。而我做业务,喜欢成片开发。后来,我通过丰总又认识了一位叫李明的客户。

认识丰总后,我问她这一栋楼里面的一些老板她熟不熟,她说楼上香港的老板不是很熟,但是对面的李明特别熟。说实话,当时刚做保险不久,我觉得香港客户有一点压力,而李明是江西人,我想应该去认识一下。当时我有点过分地请丰总带我去认识一下李明,我觉得做保险营销一定要敢开口!丰总叫我自己过去,让我对李明说我是她的朋友。当时我就去找了李明,不久,他就在我这里买了6 000多元的保险。并且通过李明,又衍生了三个客户。

去李明家送保单的时候,正巧碰到他孩子的老师来做家访,于是我又认识了这个老师,他是坂田力培学校的。后来在这个学校,通过这位老师的介绍,又签了三份保单,并且都是跟老师作了沟通后一次性敲定的。

后来我还通过之前说的那位徐老板认识了他的老乡。徐老板是福建莆田人,我同他拉家常,问他在他那个工业区里,福建的老板多不多,他说有很多老乡,每年年底老乡们都在村委聚会吃饭。于是我通过徐老板的介绍认识了他的老乡陈国新,以及陈国新的亲属,包括他妹妹、妹夫都从我这里买了保险。陈国新还介绍他的另外一个老乡陈总向我买保险,接着又衍生出来一个做物流业务的杨老板……

通过江国清,我前前后后签下来的保费已超过300万!而到目前为止,江国清还是没有向我买过车险之外的任何保险。他现在的生意已经做得不错,后来我给他打电话,他主动邀请我有时间聚一聚,我想他买保险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案例剖析

启示一: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别人

启示二:销售是信心的传递,情绪的转移

启示三:销售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游戏

启示四:轻松的销售像蜘蛛一样不断编织客户网络

上面的案例给我们的启发主要有四点:

第一,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别人。

很多人做业务之所以特别累,就因为他不会借力,他总是看着自己的人脉,而没有借助他人的人脉。我们有时候经常对客户说,请您帮我介绍些客户,但效果多数都很一般。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得出的结论是:跟着客户去见他的朋友或客户比转介绍要好得多,你去了之后对方会把你当朋友对待,即便当时没有谈到任何保险,也会给他留下印象,一旦他有需求,你肯定是他要考虑的人之一。如果你在现场做得足够好,令他印象深刻,那你就会是他有需求时重点要找的人。

其实经营保险就是经营人脉,大多数销售员都会抱怨自己的人脉不好,那是因为他的眼睛只看到自己,没有看到我们必须要借力。要经营客户的人脉,经营客户的同学关系,经营客户的市场—如果把这一块做得足够好,你的业务还会困难吗?所以,一定要借助客户的人脉圈子来拓展自己的业务。

第二,销售是信心的传递,情绪的转移。

如果把市场这一块做起来了,你的业务还会困难吗?做保险也是做生意,其实所有的营销都是要作包装的,所以一定要把自己好好包装

一下。

怎么包装呢?“假想成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你一定要告诉客户你做得很成功,因为没有人愿意跟失败的人做生意。要向客户分析自己的优势:第一,你可以得到实惠,因为我有一定的权限,车险、团体险价格上面我尽量为客户争取优惠;第二,我是绩优业务员,不是一般的保险销售员。一定要告诉客户你在这个行业长期服务的决心,并一定要兑现自己对客户的承诺。

这么包装以后,客户自然觉得找我买保险更踏实一点。前面的江国清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他自己除了车险没有买其他保险,但是因为和这个客户关系不错,他不买心里会觉得欠我的。然后他愿意帮我,所以向朋友推荐我。营销最核心的本质是信任,因为有朋友或客户的推荐,销售就会变得容易得多。这几年徐老板家族一共向我买了10万多元保险,通过他延伸出来的客户也从我这里买了好几十万保险。所以到现在为止,通过江国清这个众多“贵人”的“源头”,延伸出来的保费总共超过了300万。可见,通过客户的人脉关系来销售,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

第三,销售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游戏。

前面的案例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事实上这些客户为什么要向你买东西?我们一定要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跟你交往。中国有句老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